德国职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构建及其启示 (金 川)
发布时间:2010-12-26
(金川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经过赴德考察培训得知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包含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双元制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层次的双元制大学教育及应用技术大学中的双元制专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运用较普遍,已形成了富有特点的探究式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外国;职业教育;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借鉴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心正从课堂知识传授向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课程考核结果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评价转变。根据不同课程性质,结合教学实际,尽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索构建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本文依据笔者在德国考察培训获得的相关资料,就德国职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一粗浅探讨,以利借鉴学习。
一、德国职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及其理论基础
德国职业教育始终认为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师设计、运用某种教学模式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成为更高效的学习者。
德国职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设计与运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①]、职业行动能力的能力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论。即学生自己在教学环境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反应而发生知识的重构,学校的学习以具体的职业行动及各种思想活动(包括理解他人行动)为基础,注重反馈所发生的行动计划、实施及行动结果,从而通过这种对职业工作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胜任未来工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及社会能力。
二、德国职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1、双元制职业学校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企业教育[②]两部分,其中职业学校课程主要是教学框架计划及其学习领域方案规定的侧重理论性与基础性知识的课程,培训企业课程主要是培训条列及其培训计划规定的侧重岗位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课程。职业学校课程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学习法和引导文教学法等,而项目教学法的大量采用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生自主探究完成项目任务的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项目,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胜任就业职业的行动能力。其教学方法论的核心是:①面向一个实践性的工作任务;②学生参与计划与实施过程;③使用工作设备及工具;④积累真实的职业工作经验。其具体要素内容可见下表:
表1. 职业学校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内容简表
过程内容
|
参与人员
|
设计与实施内容
|
教师角色
|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
|
教师/学生
|
教师提出并制定一个项目任务/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集思广益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
项目任务下达者
|
2.计划
|
学生/教师
|
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确定分工及行动内容/考虑项目特性确定每个部分是集体做还是个人独立完成/学生制定项目成果评估标准/教师对学生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
工作计划指导者
|
3.实施
|
学生/教师
|
学生在实践中共同实施自己开发的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产品或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
讨论参与者
|
4.成果展示报告
|
学生
|
学生作项目产品或成果展示报告
|
听众
|
5.评估
|
学生/教师
|
学生对项目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自评估/教师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实施问题的方案/教师总结性评价
|
评价指导者
|
2、双元制高等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颁发学士及硕士学位证书,属于教学应用型高校,每年都招收部分双元制学生,实行独特的双元制教育培养运行机制,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活动,共同签约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如工程师)。
德国双元制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的类型在巴登·符腾堡州出现,是近年来德国教育界、工商业界乃至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它是工业形式与学校的结合,两者成为合作伙伴,教学由双方完成,学生一边在学校理论学习,一边在企业实践实习。由于巴登·符腾堡州经济较发达,企业界需要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人才,即需要熟悉企业运行、能接受特定企业文化、毕业就能熟练上岗工作的,且具有大学学士素养的“量身定制”的高素质高技术专门人员,因此提出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再联合当地双元制大学,双方合作培养打造该类人才,这样双元制大学就在原职业院校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也可以说这是把传统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形式移植到高等教育中,但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暂且将这两类具有双元教育教学特征的教育形式统称为双元制高等教育。
在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大学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承担双方合作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的全部理论课程和实验及部分实训课程,而签约企业则承担全部实践实习指导任务。双元制高等教育课程主要有讲座课、练习课和研讨课程,而研讨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的项目教学方式进行,富有特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要素内容见下表:
表2. 双元制高等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内容简表
过程内容
|
参与人员
|
设计与实施内容
|
教师角色
|
1.研讨项目布置
|
教师
|
教师提前布置一个研讨项目/要求学生8-10人一组合作完成/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集思广益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
研讨项目下达者
|
2.计划
|
学生
|
学生独立制定项目计划并确定分工
|
观察者
|
3.初步实施
|
学生
|
学生共同实施项目计划/共同讨论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
答疑指导者
|
4.中期汇报检查
|
学生/教师
|
4-6星期后学生中期汇报进展
|
听众
|
5.完善实施
|
学生
|
继续实施项目计划/完成项目
|
答疑指导者
|
6.项目组讨论
|
学生
|
学生讨论/形成小组总结报告/个人报告
|
观察者
|
7.评价
|
学生/教师
|
小组自评赋分/个人自评赋分/小组汇报/教师教育学生严格评价赋分/其他组赋分/全班学生讨论赋分
|
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
三、启示与借鉴
1、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有机利用各课程教学资源而构建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其基本教学过程是教师布置项目教学任务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完成集体,根据项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信息——做出计划——小组共同讨论决策——小组分工执行任务——小组检查评估项目任务完成结果——全班集中交流研讨完成情况——教师评价反馈,这样做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项目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整合性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内容、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中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2、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极其睿智的民族,德国又是一个严谨著称的国度,他们似乎从来不讲自己职业教育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很注重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计划制订及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各种学习方式的采用。而在这些活动或过程中,他们讲的最多、也最自豪的是说他们是以行动导向的理念或思想来开发职教课程、制订课堂教学计划、选用并实施某种教学方式。行动导向的含义既包含面向工作的具体的职业行动,也包含面向完整的工作行动;行动导向的教学侧重传授给学生导向性知识,让学生系统地行动思考,并解决综合性的范例性的工作任务;行动导向的学习以具体的职业行动及各种思想活动为基础,注重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和反馈所发生的行动计划、实施及行动结果,使学生通过这种对职业工作的深入思考,从而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可见,我们可以将行动导向理解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或思想,以此来指导构建探究式项目教学等各种课程教学模式;也可将行动导向理解为一种方式或方法来实施课程开发;还可将行动导向理解为一种工作能力来要求教师具备这种能力,即教师要在观念上树立行动导向的理念,在课程开发上掌握行动导向的开发方法,在教学方式的实施上熟练运用行动导向的各种方法及步骤,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
3、关于教学项目任务的选择与教学实施的组织。职业教育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是顺应技能型或研究型课程设计的,具有开放性、过程性、探索性和合作性的特点,其教学项目任务的选择必定要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特定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境,借助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思维创造性。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思维和方法都提出了更大挑战,尤其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探求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跨学科的视野,还要求对技术应用、工艺革新或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的了解、与其他教师和企业的合作、对学生的及时指导等等。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新的师生关系、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变化和适应等都会成为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完善中,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及时的过程指导具体工作。
4、关于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质量保证与评价。一是德国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为一个国家承认的职业或职业领域,有明确的职业培训要求或职业资格标准,学生已有签约就业单位和确定的工作岗位,这为教师在构建和实施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中确定课程教学具体目标和选择序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二是德国联邦层面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及各种《职业培训条例》等法律规章,联邦州层面颁布了《学校法》及《教学框架计划》等地方法律规章,联邦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及各州国家教育质量与教学研究所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要求等作了权威性和规范性的规定,为职业教育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探究式项目教学在内的各种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及其质量保证和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性保障和支持;三是用人行业、签约用人企业直接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并具有否决性的实质性作用和影响,如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工商业行会或手工业协会依法负责监控培训企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证事宜,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获得某种国家承认的职业;而在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实训实习教学活动由用人企业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作业完成均在企业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与用人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或技术革新应用等紧密结合,用人单位不满意或不配合、不支持,该学生几乎无法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也就不能顺利毕业;四是高素质的教师准入标准和使用培养机制为探究式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根本性的教学保障,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任职条件通常要求必须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有5年以上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实践经历,一般都为工程师,经专门的教师专家委员会审核评议通过,最后由州政府批准聘用,享受教师公务员待遇;各州成立专门的教师进修学校每年按计划对在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和改革实践业务的培训,使教师在准入源头上就具有双师素质,并在执业中得到有效的培训提升,这样的教师会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并在教学项目选择、探究性教学过程设计和掌控中最大程度地保证工作任务内容和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要求、教学过程与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一致性,真正通过探究式项目教学方式实现职业性和能力性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吴拓.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尝试[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曾玉章,唐高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职业与教育.2010(1)中.
[5]潘庆玉.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6]德国InWEnt公司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学习资料.
Construction and Revelation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l in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Jin Chuan, Zhejiang Police Academ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Jin Chuan, Zhejiang Police Academ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enjoys worldwide reputation. After training and studying in Germany, I found that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ists mainly of dual system in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 at the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 system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at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ual system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very popular in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ming teaching model of inquiry-based curriculum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foreign countr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quiry-bas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foreign countr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quiry-bas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
[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②] 姜大源研究员根据德国职业培训条例规定的培训职业的具体内涵和培训企业实施的教学活动性质,认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所从事的并非一般的培训活动,而是由工商业行会依法确认的有资格的企业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因此,将原来的“培训专业”翻译改为“教育专业”,而“培训企业”也就应该翻译为“教育企业”。见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笔者以为依我国对中职教育属性的界定,如此匡正是有道理的,但鉴于在德国培训学习期间德方提供的学习资料中译本中仍用“培训企业”一词,本文仍就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