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治教——开启学校民主决策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1-04-06 浏览量:

 

教授治教——开启学校民主决策新局面
 
“教授治教”是学校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指导学校管理与改革的新理念,是学校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互补的办学机制的重要措施。四个教授咨询委员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暨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人事师资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教学科研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财经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通过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教授治教推进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实现了我校在民主决策运行机制上的创新。
一、机构设置
(一)四个委员会的设置
2009年6月12日,学校成立了四个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暨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人事师资工作教师咨询委员会、财经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和教学科研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开展学术性评议与决策活动,是全校最高的学术评议与决策机构。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兼有学校战略发展咨询职责。另外三个委员会是新成立的,全部由正教授组成。其中,人事师资、教学科研委员会由7名教授组成,财经委员会由5名教授组成。为了照顾到各系的均衡,一般每系只选一位教授,目前人事师资和教学科研委员会各有6名教授。三个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一定是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三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交叉。

 
 

(二)机构职能——教授治教、教授治学、参与管理
1、教授治教。教书育人是教授的根本任务,教授要积极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传授学问的同时以其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帮助学生把外在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具有成为“人师”、“人友”、“人范”和“人梯”的兼有者的多重身份。
2、教授治学。研究学问是教授的重要职责。教授研究学问要有明确的目标:一是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为企业提供科技服,三是通过研究学问努力使自己始终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成为一名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成为本专业学术权威、大师。
3、参与管理。对涉及到学校“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人事调动及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范围的有关事项,涉及到学院发展、改革和稳定的中心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的表决通过是这一提议最终通过的前提条件。
三、运行机制
 “教授治教”是学校决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四个委员会为载体,在“调查研究、充分酝酿、会议决策”及教代会决策等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授在学校的决策运行机制中四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一)调查研究环节。开展调查研究是教授参与决策的第一步。调研是为了帮助确立议题,首先,议题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涉及到学院“三重一大”范围的有关事项,是涉及到学院发展、改革和稳定的中心工作,是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提出讨论和决策的事项;其次,提交的议题必须有充分准备。教授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可以掌握议题的全面情况,拿出有参考价值的材料、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等。
(二)集体酝酿环节。酝酿是确定议题后教授咨询委员会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形成决议之前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的必要过程。通过酝酿相互沟通、达成共识。
(三)进行会议决策。学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会议表决是院长办公会实行集体决策前的必经程序,教授委员会的表决通过是院长办公会决策的前提。
(四)对于影响学校进程的重大决策问题,经在通过四个委员会及校长办公会通过后,还需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代表在大会中占有半数以上的名额,对重大议题的最终决策起到了重要影响。

   

五、示范成果
(一)创新了学校民主管理“三三”模式
通过“教授治教”,学校进定步完善民主机制,创新了“三三”管理模式。
一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教”三元一体的民主决策体系。学校建立了基于党务委员会的政治体系、基于院长办公会的行政体系、基于学术委员会(教授咨询委员会)的学术体系,形成政治体系、行政体系、学术体系横向三元一体的分权决策体系。党务委员会由党委负责,对学校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进行正确决策与指导,巩固和完善党委的政治领导;院长办公会对学校的行政事务及经教授委员会通过的重大决策进行表决,保证学校各职能部分的正常运转,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术委员会和三个教授咨询委员会针对学校专业建设与规划、教学改革指导、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成果评定和其他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四个委员会是并列且各自独立的的关系,学术委员会规格更高,由学校党委和行政共同领导,其余三个委员会由行政来领导。这一模式对校长和教授进行分权,教授委员会实现了学术权向行政权的施压,教授们可通过委员会这种形式了解并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运作,实现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机结合。
二是校、院系、专业纵向三层一统的分层决策与管理模式。在三元一体的分权决策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学校相应地建立校、系(院)、专业纵向三层一统的分层管理模式。学校在科学规范院、系设置的基础上,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学术权力下放,强化院和系和专业的教育管理职能,如在系院专业设置建设、课程建设及改革、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各系院、专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教授、副教授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与带头作用;各系的重大项目也必须经各系教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表决。与此相应,各种职能部门也实现给教授分权,许多职能部门负责的重大事项也必须由教授首先把关。
这种民主管理“三三”模式,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职业教育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有助于激发教授、学者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校的学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形成了党政领导与教授治教互补共进的良好局面。
(二)推进学校三大改革,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09年,在学校四个委员会的参与决策下,学校“三大改革”取得重大展:一是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突破,颁布并实施《机构岗位数量核定及管理暂行规定》,完成了符合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的新一轮的“三定一聘”工作;二是分配制度改革取得进展,制定并实施了《校内分配制度实施方案》,在校内分配上突出了教师工作量这一概念,在要求并激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三是后勤改革取得实绩,对后勤服务及校办产业进行了重新整合,成立后勤产业集团及后勤产业处,明晰后勤管理责任;后勤用工社会化改革取得成效。
(三)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核心作用。示范建设的各个子项目均有四个委员会的成员参与。2011年1月5日,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省级验收。
(四)参与编制并决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后示范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五)参与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学校财经工作教授咨询委员会积极参与各项工程的决策及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使学校的资金使用更透明,财务管理更规范,资金使用更加有效。学校新校区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7亿余元,2010年11月,省属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组完成对我校的审计工作,调查组对我校的基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财经工作咨询委员会在此期间起到了正确的决策及严格的监督作用。
 
六、示范效应
“教授治教”是我校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范围内的一个决策体制方面的重大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已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我校三大改革及教授参与改革决策的机制成为各兄弟院校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已有20余所国内兄弟院校对我校这一民主决策机制进行了学习与调研。2009年9月有15日,《南方都市报》针对我校这一决策机制,对叶小明院长及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访,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总之,四个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健全了教授治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是学校民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学校做大做强的产物,也是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面上水平的“助推器”。
教授治教的理念体现了学术自由与学术权力,较好地解决了学校管理体制中行政权凌驾于学术权的问题,实现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互补。学校通过对多年职教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对教授在学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届定,即“教授治教”、“教授治学”、“教授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