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创新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展水平
发布时间:2010-09-10
为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宁党发[2008]3号)精神,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银川市西夏区规划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
一、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总体规划占地8.8平方公里,涉及12所学校的调整,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0万人左右。已经建成入驻的有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宁夏育才学校和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实现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和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共享)、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的有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市职业教育中心。规划中的有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将于2010年入驻基地。其中,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占地1538亩,建筑面积为22万平方米,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工程概算6.6亿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已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要是公共实验实训部分和大学生创业园(商业街),已于去年开工建设,今年投入使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占地1583亩,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万人,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总投资10.7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工程概算6亿元,也已于去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占地577亩,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规划在校生规模为5000人,工程概算约2.2亿元。新校区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6月30日举行了开工奠基,现处在建设中。银川市职业教育中心规划占地1454亩,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万人,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工程概算5.5亿元,将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自治区党委陈建国书记、政府王正伟主席分别就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同时,为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统一领导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从 2008年8月开始,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累计完成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道路修筑任务约19公里。银川市政府贯通了大连路军区路正在施工。银川市自来水公司、银川市供电局、西夏热电厂、哈纳斯天然气公司等部门按照要求如期完成了供水、通电、供暖、通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入驻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各学校按期投入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国家开发银行、宁夏电力投资公司等部门在立项审批、资金安排、沟渠改造、用地审批、贷款评审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
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实现高效利用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提出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工作方针。一是进行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创新,成立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工作职责为统筹安排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基地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布局。整合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化工技工学校,组建了新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保留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化工技工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整合了银川市第一、第二、第三职业中学,组建银川市职业教育中心。三是建设了实训中心和创业园区。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实训中心、装备制造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能源化工实训中心四大中心和职业教育创业园。其中现代服务实训中心提供食品加工技术、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汽车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装备制造实训中心提供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电子信息实训中心提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能源化工实训中心提供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等。按照自治区创业园区“孵化创业企业、培育创业人才、打造创新产业”的原则,重点开办以“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业”为主的创业项目。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凡入驻职教基地的院校不再重复建设同类实训设彩化”的原则,入驻职教基地院校现有的同类实训设备要统一登记,集中使用,其中实训设备的财产权不变,布局使用权归管委会。自治区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支持入驻职教基地院校实训设备建设。四是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教育创业园运行机制。凡入驻职教基地的院校开办的同类专业,要逐步调整办学层次与专业方向,实现错位发展。各院校在共享实训基地资源的同时,充分开放本校教师资源,实行“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讲座互通”的运行机制,同类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在原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管委会统筹安排使用,以改变现有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现状。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吸引各院校优秀毕业生到此创业。按照“开放办园,封闭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优胜劣汰,引导和规范企业运作。五是积极推进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参照区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职教基地实际,以公寓、食堂、超市为突破口,出台标准化食堂、公寓、超市评估验收标准与指标体系,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邀请区内外知名企业加盟职教基地后勤社会化建设,开放后勤服务市场,逐步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控”的后勤保障体系。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
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扩大了我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使职业教育扩容3.5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扩容2.5万人,为今后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扩容留下了空间,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也带动了地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随着职业园区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完工和市级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建设,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供了近4万人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园区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促进职业资源共享,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运行机制更为灵活,按照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了骨干示范院校、骨干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形成了二所国家级高等职业示范校、三所自治区示范校、30个骨干特色专业的骨干示范建设格局,八所高等职准确定位,凝练特色,特色进一步凸现,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为宁夏改善民生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