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理规划 突出校企合作 提升兵团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所。虽然起步晚,学校数量不多,但兵团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合理培置职业教育资源,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高职院校明确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兵团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其服务社会能力。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上,兵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订发展规划,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兵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整合、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以培养实用型及高、中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实训基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要求实施“兵团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继续完善兵团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经过资源整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教育资源所发挥的社会效应也日趋最大化,兵团的集约化优势在高等职业教育上得以显现。2008年,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国家100所示范性院校建设,标志着兵团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
二、突出兵团特色,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兵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形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探索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新途径,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高职学生实习、就业新机制。重点支持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并完善‘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政府、企业、学院三方共建,行业协会及学会参与,校企共管,双方共用,使校外实训基地高效运转及资源共享;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学生生产实习和对外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生产性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根据规划要求,兵团高职学院在办学中突出了校企共建、开展工学结合教学的特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1+5模式的基地建设见成效。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建成一个基地的形式,而发挥五个基地的作用。即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主导,在企业建成实训、实习基地,而该企业又成为了学生的就业基地、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教师的技能培养基地、学院的招生基地。学院在兵团教育局和举办方农八师的指导下,创建并实行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采取“政府搭台,学校唱戏”的方式,由兵团教育局、劳动局等相关部门和农八师石河子市政府牵头,学院与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的共建,并由农八师、学院及企业三方共同投资,建成了多个生产教学综合性的实训基地。短短的几年间,农八师、学院共投入1770多万元,购买实训设备,与机电、纺织等大型企业共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与天业集团及农八师143团共建了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等。
学院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中,根据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及联系的精密程度,将合作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即示范类型校企资源共享,互培互用,引领其他专业)、密切类型(订单教学,按企业用工需求设定专业,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和一般类型(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灵活安排学生实习实习)。通过校企共建、共管,使实训基地在既保证生产,又满足教学的同时,使基地高效运转及校企共用。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出成果
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改革下,兵团高职院校把课堂放在企业、放在车间,为学生搭建了 “早实践、多训练、技能操作不间断”的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了 “实习岗、就业岗、入学就定向”的就业保障,也培养了学生“多证书、真功夫、社会竞争不落伍”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显著。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依照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经过“两轮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在实习中表现出的熟练的操作技能、过硬的综合素质,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一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零距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三轮工学交替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给学生、家长、企业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实惠。学院还确保了连续三年的98%的高就业率,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在全自治区高校中名列之首。
3.“双师”团队的培养得双赢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兵团和师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指导高职学院充分利用兵团等大型的优良企业优势,与企业实行“互培共用”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根据学院和企业所具有的人才规格的特点,商定了共同培养双方都需要的理论丰富、业务精湛、技能娴熟的综合技术人才。先后在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天业节水技术工程师高职教育教学培训班”、“新中基食品加工工程师高职教育教学培训班”。通过培训和参与,培养教师熟悉企业文化、参与技术革新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制。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解决了学院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参与指导学校制定“双师素质”人才、“互培互聘共用”的人才使用机制,使培养的专业人才达到了“站讲台是讲师,立岗位是工程师”的“双师素质”目标,形成了校企人才资源实质性共享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