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内涵建设 实现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0-09-10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00年。10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引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高职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我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仅1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14.28%,2009年,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1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61.11%;普通高职在校生2000年仅1000人,占当年我省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2009年,普通高职在校生超过70000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50%以上。在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我省高职教育层次和水平也有较大提高。目前,我省有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5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全省6门),47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全省2个),14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省2名),10名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5个省级特色专业。高职教育共设置专业342个,涵盖高职专业目录16个大类,46个二级类。经过多年的宣传、引导,“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逐渐为高职院校所接受并转化为实际办学行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近3年,我省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0%以上。可以说,我省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我省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不断加强对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深对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增强办好高职教育的信心。我省高职教育起步晚,新办高职院校较多,特别是刚由中师(专)升格而成的学校,对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尚未真正开展起来,对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高职办学理念尚未真正形成,高职办学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个别高职院校办学思路不清晰,学校定位不准确。因此,坚持不懈地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使各认高职院校清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形势,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此,一方面,我们建立了高职教育年度检查制度,每年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查,帮助各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建立高职教育年度培训制度,每年派一些高职院校领导、管理骨干和教学骨干到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企业进行访学、访问,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我省高职院校各级管理干部和教学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
二、以条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起步晚,底子薄,积淀少,是我省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为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高校办学空间狭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2005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划出1.15万亩土地,启动海口市桂林洋高校新区建设,并列入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项目。桂林洋高校区建设采取“政府统筹、学校建设、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开发建设模式。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除直接划拨1亿元外,到目前为止,还给予了近9亿元园区建设银行贷款利息的前8年全额贴息。在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高校新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5.2亿元,完成教学楼、辅助教学用房及学生公寓等设施83.7万平方米,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陆续进入高校新区,进驻学生2万多人。与此同时,三亚市各高职院校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期工程建设、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教学基本建设均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将有新的突破。届时,我省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将大大改善。
三、以提升质量为着力点,大力实施高职教育五项工程,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一是实施重点高职院校建设工程。至2009年,重点支持建设的2所高职院校,其中1所进入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特别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2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主任委员、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促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截止2009年,各项专项投入已达4000多万元,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展顺利。二是实施高职院校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投入600万元,用于高职院校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目前,我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重点建设项目均提前实现“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三是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截止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16.51%,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25.55%;“双师型”教师占30%,教师队伍素质较前有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初步建立了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有力促进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业务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四是实施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目前,在国家专项资金和省财政的支持下,我省建设了10个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为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五是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加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截止2009年,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已覆盖50个职业类别,同时,凡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均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以规范管理为手段,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指导和帮助各高职院校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并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落实;研究制定学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