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0-09-1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04年,我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与内蒙古利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适应汽车行业维修、服务、销售等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在“六个共同”的框架下深度融合,即双方共同构建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共同管理学生,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促进了学生就业。
一、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主导,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充分调研和分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与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目标:立足自治区汽车维修、售前、售后服务业,培养具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只有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内容的序化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我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紧紧围绕汽车维修、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需求,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了“职业基础理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将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工作过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度一致。
三、校企双方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院引企业进校园,与内蒙古利丰集团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我院提供场地和专业基础实训设备,利丰集团提供专业实训设备、技术和实训师资的支持。校企共建3180平方米的校内汽车电子技术实训基地,为汽车构造、汽车电器和发动机电控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汽车电子专业还充分利用利丰集团遍布内蒙古地区4S店一流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主要专业实践课程放在企业完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知企业工作过程知识,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真正实现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化,实现了学习情境真实化。通过真实化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我院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创造了条件。我院专业教师通过定期到利丰向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学习、参加企业的技术培训、在企业兼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水平、教学能力。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长期聘请利丰集团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学生讲授理论和指导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形成了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均由企业技术人员主讲,专业技术实训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共同担任,企业技术能手把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前沿信息引入到教学中,对青年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五、校企合作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企业要求进行,校企双方紧密结合,分工负责,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前两年主要在校内完成大部分理论课程学习,同时每学期在利丰集团4s店完成4—8周的认识实习、专项技术实训等课程。认识实习、专项技术实训由利丰集团的专家、技术能手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完成。企业指导教师根据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把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案例进行教学,使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学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品行修养,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第五学期学生在利丰集团进行实习,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与企业员工培养计划相一致,安排实习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每个小组安排2—4名师傅带1名学生实习,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
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参加带薪顶岗实习,企业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在企业的职业岗位上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在师傅的帮助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学生在企业完成实训、实习、顶岗,不仅学到了职业技能,而且熟悉了企业文化,在实习中与企业员工合作共处,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为实现就业岗位的双向选择打下基础。每个学生在经过8个岗位的轮岗实习后,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确定2—3个岗位实习,经实习考核合格后,利丰集团人力资源部根据部门评价和学生自愿,为每位学生确定一个适合发展的岗位,进行更专业的培养,从而达到定岗、定员、定向细化培养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实现了实训、实习、顶岗、就业一条龙培养机制。使学生既完成了学历教育,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实现了“五个结合”即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效果。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在我院各专业乃至全区均名列前茅。招生4年来,该专业培养出了一批行业、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7、2008、2009三届毕业生已有96.8%的学生在汽车服务行顺利就业,其中74%在利丰就业,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其它专业得到了推广,带动了其它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方共同开发、实施的汽车电子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获2009年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