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教育集团为平台,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2006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以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为主导、以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企业、政府紧密结合,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集团化发展高职教育的新路子。
一、职教集团成立的背景及运行情况
校企合作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坚定不移的办学之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1973年在国家五三一工程三个军工企业的基础上创办,具有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办学37年来一直服务于国防科技工业,与军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河南是军工大省,有军工企事业单位近百家,在我国军工制造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军工是特殊的行业,现代化的军工生产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与河南军工企业的合作,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经河南省国防科工局和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于2006年9月正式组建了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河南省第一个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也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行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集团以人才培养合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合作,经过五年的运作,形成了六个机制:
一是政产学协作机制。职教集团的运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依托。职教集团理事长由省国防科工局局长担任,科工局代表政府履行指导、协调、规范、监督、奖惩的职责,发挥政府在集团运作中的主导作用;职教集团中企业成员单位数量多,同时也是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的价值终端,企业在职教集团中发挥主体作用;职教集团的常务副理事长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集团秘书处和三个工作委员会均设在学院,由学院负责职教集团的日常工作,在职教集团这一利益共同体中,学院发挥依托和主服务的作用。二是利益机制。学院在“订单”培养人才、选送优秀毕业生、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等方面为集团单位提供服务;集团单位在办学经费、仪器设备、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就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为学院提供支持,实现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三是约束机制。校企双方根据《集团章程》的规定签订合作项目协议,规范双方向行为,保证合作项目的落实。四是信息共享机制。集团单位之间共享人才需求和培养、培训信息,并通过集团网站及时发布。五是激励机制。省国防科工局和集团理事会,根据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和贡献程度,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六是情感机制。通过组织年度工作会议、高层互访、相互挂职、专题论坛、联合进行文艺演出和比赛等形式,密切校企联系,架起情感桥梁。
二、集团化办学取得的成效
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五年来,有效促进了学院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搭建了“六个合作平台”、实现了“六个明显提升”。
(一)搭建了校企合作的机制平台,校企合作层次明显提升。职教集团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学院为依托,将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各单位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共同关心、支持、保障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和8项合作制度,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五年来,集团共召开了12次理事大会,联合进行了3次河南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需求和资源状况调查,校企高层互访120余次,举办了5次校企合作专题论坛和10次文体联谊交流活动,签订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项目68个。
(二)搭建了职教资源整合平台,军工职教水平明显提升。职教集团成立后,对河南国防科技工业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形成了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由18个大中型军工企业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层次、分职能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五年来,学院为军工企业培训师资180人次,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600余人,1032名企业职工完成了学历教育,联合开展技能培训382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8200人次。校企共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行业职教资源整合后,河南军工职教的培养、培训能力大力提升,为军工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搭建了多元投入的办学平台,办学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职教集团成立五年来,集团企业为学院资助办学经费8000余万元,捐赠教学仪器设备700余台套,共建校内实训室29个、校外实训基地56个;接收实训学生19000人月、顶岗实习学生6800人月。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训全部由企业免费提供食宿,按较高标准向顶岗实习发放补助和津贴。
(四)搭建了师资共享平台,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集团成立五年来,共有36位学院干部到集团企业挂职锻炼,270位教师到集团企业实践锻炼,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技师鲁宏勋等86位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作兼职教师。在省国防科工局的组织下,经与集团理事单位协商,从2009年开始,集团内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在学院和企业之间流动,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搭建了专业共建平台,培养军工特有人才的能力明显提升。根据军工企业急需,学院与集团企业共建了超硬材料制造、火工工艺与爆炸技术、安全技术、光电技术、军工电子、特种机械制造等六个军工特有专业,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超硬材料制造专业为例,五年来共为5123厂培养高技能人才650人,为该厂跃居世界第一金刚石生产企业作出了贡献。目前该厂60%以上技术骨干为我院毕业生。
(六)搭建了技术合作平台,科技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集团成立五年来,校企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7项,校企联合申报的3项科研课题被确定为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学院教师的2项发明专利和6项技术成果被集团企业应用后,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
三、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体会
(一)集团化办学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依托。尤其是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行政权利和政策指引,规范集团单位的行为,促进集团良好运转。
(二)高职院校要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合作的出发点、结合点,通过合作要能让企业受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建立符合价值规律、相互协调平衡的运行机制,紧紧围绕“利益共同点”,实现双赢共进。
职教集团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家对校合作集团化办学,尤其是企业参与职教发展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二是集团化办学向深层次发展,需要引入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使校企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促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