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产学研平台 创新合作育人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心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近几年,依托国家级工程中心,校企共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形成了“校企在技术攻关中合作,人才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育人长效机制。

一、以“国家工程中心”为纽带,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我校在2005年成立的“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依托鲁商集团建立了“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该中心以果蔬、畜禽、水产三大品类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冷链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和食品安全技术集成为支撑,针对易腐、易污生鲜农产品物流在生产、加工、贮运、销量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工程技术研发,从而减少农产品物流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物流和放心消费。

学校以工程中心为纽带,围绕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三大任务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总体目标,创建“产学研结合、校企一体化”合作平台。一方面整合校内市场营销、软件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和制冷与空调等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资源,结成紧密的外部产学研联合体,实施基地对接、平台对接和成果对接三大对接工程,将企业建设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顶岗实习基地、教师挂职锻炼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就业基地。近几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科研课题38项,获科研经费达1123万元,吸引了2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共同承担课题,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形成了长期合作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平台。

二、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学校以专业为依托,与工程中心“核心层”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先后建立了银座商务学院、福瑞达生物工程学院、冰轮工程学院、甲骨文软件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银座汽车学院、消防安保学院和NCE软件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七共合作”:即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构课程体系、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共同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共享技术与产品研发等合作内容,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同步。如:我校与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合作共建的福瑞达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投资680万元,提供奖助学金200万元(每年20万元,连续10年)。这种合作模式下,近三年企业对学校投入的教学设备、软件等价值达2894.30万元;学校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投入达2500万元;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达到98.2%;2009年,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占毕业生的1/3,校企合作紧密、深入、稳定。

三、成立理事会,创新“校企双主导”育人机制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既是学校的教学单位,也是合作企业的组成单位。校企双方成立理事会,确定办学规划和办学章程,设立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学校专业带头人担任执行院长。如:我校与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合作共建的福瑞达生物工程学院由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院长凌沛学担任院长,学校专业带头人张家国担任执行院长,负责学院日常工作,福瑞达医药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负责企业方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企业参与二级学院专业设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选聘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考取高校教师资格,承担教学任务;建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管理、指导和考核顶岗实习学生。实行“准员工2+1”培养模式,校内学习2年,在专业教学中引入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产品及工艺,同时开展行业、企业介绍、参观见习、专家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让学生了解企业;企业顶岗实习1年,校企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年度培训计划”,组“校企双主导”育人机制织学生参加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中培训”、“转岗培训”等,既培训理论也培训操作;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企业指导教师手把手的向学生传授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逐步实现学生能够独立的“顶岗操作”。开展职业素质培训,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厂规厂纪等教育培训;学校配合企业进行诚信教育,敬岗爱业教育、就业教育。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成长,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和凝聚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企业真正用得住、留得下的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四、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实现“校企协同发展”

学校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技能鉴定、职工培训等社会服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累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15项;主持山东省“放心肉”工程建设项目,在全省133家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安装现场监控设备;开展六个重点企业冷链物流体系,指导建设500家以上“放心肉”专卖店(柜),获项目经费达1450万元;中食恒心(北京)质量认证中心山东分部在校内落户,学校可以独立开展食品安全认证;2007年,以食品类、制冷与空调、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师生为主,联合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技术示范与试验平台建设”和“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在寿光市等农产品基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服务中发挥产学研合作平台的“造血型”功能,实现良性发展,如:通过承担全省“放心肉工程”项目,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稳固的合作关系。金锣集团主动和学校联系成立金锣学院,培养食品生产、营销、物流、储运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今年金锣订单班已达到100人。同时,学校每年还能获得190万元的政府专项资助,实现良性循环式发展。

五、校企合作成效凸显,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校企在技术攻关中合作,人才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育人长效机制,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学校连续七年高居山东省同类院校招生分数线榜首, 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齐鲁软件园校企人才对接工程优秀院校”等荣誉称号。 2010年3月,《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了我校“校企合作育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