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纽带 资源整合 龙头带动 连锁运行 ——新疆四大产业职教园区建设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为尽快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精神,迅速改变新疆职业教育“软、弱、散、小”的现状,解决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各自为阵、分散办学、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于新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产业组建第一(农业)、二(工业)、三(现代服务业)产业和石油石化四个职教园区,实施以产业为纽带,整合优质资源,发挥龙头院校带动作用,建立经济、高效、连锁运行的职教园区建设管理模式。
一、高位统筹,以产业为纽带整合优化新疆职业教育资源
(一)创新管理体制,统筹新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为突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性障碍,2006年4月,自治区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暨办公室,搭建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协调、管理平台,高位统筹教育、劳动及各行业委办的职教资源,统筹职教与城乡就业,综合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州、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自治区层面上实现了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局面,为新疆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产业纽带、资源整合、龙头带动、连锁运行”的职教园区发展模式
新疆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大职教”的发展理念,本着盘活存量资源,发挥增量资源带动作用,提出了“以产业为纽带、整合优质资源、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构建连锁运行管理模式”的职教园区建设发展思路,组建了一、二、三产业和石油石化四个职教园区,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建设、管理的机制,以适合新疆地区职教发展实际的理事会模式,实现了职教资源的整合,引导职教资源向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搭建自治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1.建立“理事会制”职教园区管理体制
新疆各产业职教园区管理体制为理事会制,由职业院校、企业等单位根据《职教园区章程》组成各产业职教园区理事会,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各产业职教园区理事会在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对本职教园区的管理工作,理事会下设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挂靠理事长单位,行使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园区依托现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各自的优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强化功能的原则,通过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产业和石油石化技能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形成高、中、初三层,区、地、县、乡、村五级培训网络体系。加入理事会的各单位保持原有的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职工身份和人事关系不变等“四不变”;对园区的增量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四统一”。
2.建立“共建、共享、互惠、成长”的职教园区运行机制
园区运行机制为“共建、共享、互惠、成长”。一是共建机制,即投入增量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统一管理;二是共享机制,在专业、课程、教材、师资互派交流、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三是互惠机制,招生、就业、品牌、科研、项目、收益、互派人员交流达到互惠互利;四是成长机制,发展战略研究、发展规划研究、确立发展目标、成果转化方面共同成长。通过“共建、共享、互惠、成长”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六个“链”,即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实现“三个衔接”,即职教—普教—成教衔接,学历教育—证书培训衔接,高—中—初证书衔接;实现“两个联动”,即招生—教育—培训—就业—创业联动,区内—国内—国际联动。
二、政府主导,成立一、二、三产业和石油石化四个职教园区
创建第一产业职教园区,整合新疆农业职业教育资源。2006年7月22日,“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和有关乡镇共38家单位首批加入一产职教园区,成为第一届理事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领衔职教园区建设。
创建第二产业职教园区,整合新疆工业职业教育资源。2006年8月22日,新疆第二产业职教园区正式启动,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共20家单位首批加入二产职教园区,成为第一届理事单位,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培育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被推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单位,领衔职教园区建设。
创建第三产业职教园区,整合新疆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资源。2007年2月8日,新疆第三产业职教园区正式启动,16家高、中职学校、6家集团公司首批加入三产职教园区,成为第一届理事单位,首批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领衔职教园区建设。
创建石油石化职教园区,整合新疆石油石化职业教育资源。2007年8月22日,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正式启动,职业院校、石油石化企业、科研机构等共37家单位首批加入石油石化职教园区,成为第一届理事单位,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领衔职教园区建设。
三、共建共享,显著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加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我区围绕一、二、三产业和石油石化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园区创建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分别向各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使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显著发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机统一
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的四大职教园区,把政府、学校、企业“捆绑”在一起,搭建了“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各园区牵头单位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编写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机统一。四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名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一产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已经通过国家级验收,评价为优;石油石化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已经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各理事长单位以职教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师资培养、专题辅导、专题研讨会、现场交流等形式,与产业内职业院校共享示范建设成果,带领园区内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推动了新疆职业教育质量内涵建设。
(三)构筑服务网络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职教园区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产业内的行业、企业、院校的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以“教育+培训+就业+创业”为特色,搭建了适应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与服务大平台,构筑了服务社会的网络体系。依托服务网络体系,各职教园区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师资、实用技术等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201860人,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