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省高职院校以提高就业率、贡献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推动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有72所,其中高职(高专)52所,占72.2%。2009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共79.35万人,其中高职(专科)42.66万人,占54%。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就以下五个方面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坚持以提高就业率、贡献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为目标,全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全省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艰巨;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协调,但普及率还不高;职业教育规模有了较快发展,但对接企业促就业的能力还不强;高等教育学生数、学校数成倍增长,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还不高。因此, 2008年我省提出了实施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高等教育贡献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目标,把办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教育要求具体化、阶段化、区域化。在提高“五率”目标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优先发展作为提高“五率”的根本途径;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五率”的主攻方向;把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作为提高“五率”的强大动力;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作为提高“五率”的根本归宿。
提高“五率”的工作目标,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优先发展。要科学制订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二是坚持育人为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四是坚持促进公平。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认真解决好事关教师、学生和家长切实利益的各种问题。五是坚持提高质量。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务求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在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提升质量上有突破
这几年,我们围绕提高“五率”工作目标,着眼于强基固本,每年抓住几个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2008年,我们开展了“规范管理年”活动,2009年开展了“创新发展年”活动,2010年又正在开展“提升质量年”活动。三项活动是我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三个系列篇章,规范管理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动力,质量提升是核心。全省高职院校积极参加三项专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开展以“双十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规范管理年”活动,全省高职院校建立起了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管理工作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制度基础。通过开展以“双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发展年”活动,全省高职院校努力推进政策、体制、机制以及育人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形成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今年开展的以“双十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提升质量年”活动,将促使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认真分析工作质量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质量的思路,探索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
三、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我省已全面展开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下一轮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遇。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十六个专题进行调研。在十六个专题中,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规划编制工作,我们确定了以下原则:一是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必须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对接。二是要突出战略性和宏观性。把应对当前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科学提出未来我省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三是要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必须深刻把握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动态、新理念,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立足省情,体现江西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四是要突出政策性和操作性。要加强规划目标和指标的研究,特别是要提出可以量化、能够评估的指标。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在编制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要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符合国家规划的方向,要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到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纳入到全省教育事业的整体,要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支重要力量,统筹考虑,科学安排。
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当前一项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工作就是要做好高职院校定规模、定方向、定特色“三定”工作。要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等情况,科学核定办学规模,坚决遏止少数学校追求规模、盲目发展的冲动,引导高职院校向内涵发展转变。同时,引导学校立足自身办学优势,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凝炼特色,重点突破,努力积累、形成竞争优势。
四、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省教育厅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我省高职教育的实际,省教育厅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坚持把企业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作为依据。主动为企业服务,密切与企业进行产学合作,实行‘ 订单式 ’培养人才模式,培育办学特色。”为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我省在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重点工作中,都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核心指标特别提出要求。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措施不得力、工作没进展、效果不明显的,在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
几年来,全省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坚决落实,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各高职院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省内外企业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的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进行对口培养,有的学校与企业共同派遣教师分别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有的学校将合作企业作为固定实训基地,有的学校引入企业资金并以企业命名办班,有的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共赢和风险共担的协约。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整合、扩充、优化教育资源,学校和用人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更使学校办学与市场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高职院校在与市场对接办学的过程中,传统的办学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以双师结构为目标打造教学团队,以职业需要为背景构建课程体系。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实施的工业分析与检验、数控技术专业 “边讲边练”一体化教育模式、计算机类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艺术类专业“一站式”课程教学模式逐步在其他专业推广。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将地勘行业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将生产项目与实训直接对接,形成了地学类专业独具特色的“内源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形成了以产学研相结合为载体的“校企联合——工学交替”、“校企搭台——技能比武” 、“校企筑巢——孵化人才”、“校企联动——师资团队储培”、“校会互动——产学研训”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陶瓷行业的岗位需求,逐步建立起“能力本位、学练一体、内外结合、横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西服装职院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行动导向、能力本位”的育人模式。这些,都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有效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五、加大投入,改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我省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保证教育的必要投入,努力实现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一是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拨款逐年增长。在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经费拨款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省财政按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每人增加生均拨款200元,并专项安排1个亿以上的资金扶持生均事业费拨款较低的高等学校,使长期以来形成的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生均经费拨款偏低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2008年首次突破4000元,达到4300元。二是有效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近几年,一方面省财政专项安排化解高校债务资金15亿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设区市政府和高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债务,包括土地置换、“短改长”、开源节流等,使全省高校债务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三是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投入2000万元配套建设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利用上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促使各高职院校及主管部门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督促高职院校把筹集的教育发展资金管好、用好,真正用到教学上,用出效益。
随着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高校新校区的初步建成,全省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9年,全省高校占地面积71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482.17万平方米,图书资料67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53亿元,各项办学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比如,我省高等教育生均拨款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拨款水平,必须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学历教育”色彩较浓。有的学校招生比较困难,学生难以就业。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仅局限于实训、实习阶段,没有融入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克服不足,不断破解难题,推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