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精心谋划 科学发展 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0-09-10
吉林省现有高等职业院校20所,在校学生达13万余人。7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院校,其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的高职教育在省级试点专业教学改革、优秀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教改立项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成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高职改革和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教育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难得的机遇。为争得先机,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遴选出了首批7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已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院校先后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国家和省两级示范的立项建设,使各项目建设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近三年的省级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同时带动市州政府和高职院校配套投入近一个亿,大大提升了我省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二、加强专业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吻合度进一步增强。
专业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我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确立的“紧紧围绕工业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的发展新思路,结合吉林省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使专业设置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专业结构调整现实需求与中长期预测相结合、新兴与传统相结合、职业化与多口径相结合、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省教育厅通过省级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引导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建设,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领域。2000年我省第一批确定了17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我省第二批确定28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9年我省第三批确定18所院校的50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些试点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线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证明,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校企紧密合作,促进职教集团建设。
推进“一主多元”办学,创新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办学的重要途径。省教育厅积极支持和引导高职院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并鼓励高职院校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教集团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主多元”的办学投资格局。目前,我省已组建了吉林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吉林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吉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等8个职业教育集团。这项工作为校企紧密合作、深度融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积极实践,努力探索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高职教育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体制机制,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但由于政府对于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缺乏指导力和约束力,使得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关联发展的制度不明晰,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动力机制不足,学校难以做到主动面向市场、灵活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省的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为我们探索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原是由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举办的学校,2000年6月,一汽集团公司经营体制改革,把学校从经营主体中分离出来,建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职业院校办学体制,企业对于学校实施了教育经费零补贴。学校在承担经营压力的同时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经过重新确立为汽车主导产业人力资源服务的办学定位,创新用户服务理念,紧密依托企业资源,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经营压力的良性传导,使压力转化为主动服务用户的动力和能力。学校重新融入了汽车产业价值链。
十年来,学校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实现了运营资金基本自给,而且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做到了每年2000多名毕业生供不应求,还为企业提供年均8万人日的职业培训和5千人次的技能鉴定服务,使学校成为了汽车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成功进入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2009年长春市政府与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达成协议,学校交由市政府主办,政企联袂建设新校区,继续打造新型高职学校。长春市政府积极支持并倡导学校,要在近三年里,保持并且探索完善学校多年实践已经成形的办学体制,继续在承担经营压力下开创人才培育市场。
省教育厅十分重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工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我省高职高专评估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个学术团体搭建的平台,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调控、学校自主运营、服务市场需求、科学精益管理”的办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
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省各高职院校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和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我省高职院校已有的17位省级教学名师中,有2位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建设的44门省级精品课程中,有10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11个省级教学团队中,3个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去年,在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我省高职院校获2个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项目6项、二等奖项目12项、三等奖项目24项。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由2006年的64.8%提高到2009年的70.4%。
虽然我省高职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我省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规模偏小,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经济需求不相适应,校园建设滞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