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学分制 构建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高职教育为了提升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对接产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必然选择。为此,需要采用一种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学分制以学生选课为基本形式,用“学分”衡量学生学习任务,用“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实行弹性学制,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天然的适应性。我院从2007年开始,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促进对接产业、工学结合,促进课程建设和资源开放,促进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促进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一,为满足学生选专业,对接产业调专业,推进工学结合改革。为了满足学生选专业,我们着力建设“有用的专业”、打造“有特色的专业”。为此,我们一方面主动应对国家社会转型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调整专业,对原来近60个专业所涉及的544个就业岗位的需求规模、技能要求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整合成为覆盖民政社会工作主要岗位的特色专业群和面向区域现代服务业主要岗位的优势专业群,专业数减少到43个,明确专业就业方向123个,保证学生选择的专业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改革,在三年示范校建设中涌现出了如“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职业行为导向”、“模块式教学”、“服务中学习”、“项目工作室”、“企业订单模块”、“基于学习的工作”等有影响的成果,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这些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特色的形成。
第二,为满足学生选课程,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课程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主要的载体,因此,选课程是最核心的选择,为了保证学生“选了有用”和“学了满意”,我们着重抓了三件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全院整合专业基础课156门组成了20个专业群基础模块,按照职业岗位群主要工作任务要求新设专业课程86门、改造原有课程281门,形成了123个专业方向模块,形成了67个“证书模块”和37个“企业订单模块”,在确保专业课程有130%以上选择范围的基础上,还开发了177门任选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需要。二是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为了让学生选到优质课程,学院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已投入1500万元建设了300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占课程总量的30%,其中有1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32门省级精品课程,这些课程集中体现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三是全员“说课程”、全员展示课程,通过全体教师“说课程”推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公开展示课程1000门,让学生、同行和行业企业都能看得见我们的教师和他们的课程,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把课程展示平台拓展成教学互动、资源更新和服务共享的课程空间。
第三,为满足学生选教师,重视优化队伍结构和提升整体水平。教师是最根本的质量保障,把最好的教师让学生选择是我们的责任,反过来,学生选择促进了我们的队伍建设。一是促进了队伍结构的优化,为了使新的课程体系有好的教师去施教,我们从两个方面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一方面在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同时,组织全校中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从2006年开始,每年组织100人以上参加,目前所有来校两年以上教师都通过了考核,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满意度提高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院三年共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365人,承担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任务,使企业最新的管理规范、工艺流程、成熟技术能够及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二是促进了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三年示范建设中,一方面抓转培养引进,选派骨干教师到外面参加学习、培训827人次,组织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536人次,培养专业带头人42人,培养骨干教师118人,青年教师实现了硕士化;另一方面在实行教师薪酬与选课学生人数挂钩激励办法的同时,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项目奖励,鼓励教师通过参与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来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队伍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不仅涌现了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7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和近百名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而且学生选课达到饱和的教师数量由2007年的75%提高到2010年的95%,学生教学评价满意度各项指标均提高4个百分点。
第四,为满足学生全方位选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我们让学生选择是全方位的,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还可以选时间、选地点、选证书、选企业、选学校,这既是实施学分制本身的实际需要,也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和学校全面开放的动力。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开放资源和管理。为了满足学生选时间、选地点,学院一方面延长教学任务的安排时间,同时实行图书馆和所有教室、实训室实行全天开放。二是拓宽校企合作形式。“企业订单模块”的培养能力已覆盖30%以上的学生;“行业证书”、“企业证书”考证课程已达到“职业证书模块”的30%。三是搭建灵活的管理平台。通过采取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使专业课教师专兼比达到1:1,模拟、虚拟、仿真、生产性实训开出率达100%,半年顶岗实习达到100%。四是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369个,把顶岗实习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最终阶段,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以员工身份上岗工作,还要在学校、企业“双导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学习成果和企业实际问题完成毕业设计,并做到毕业设计在企业选题、在企业完成、在企业答辩。五是开展校际合作。积极与长沙市区相邻高职院校开展学分互认,通过互选课程、互认学分、按学分结算的办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让学生共享,目前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互认,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专业实训课的互认,互认课程已达37门。
在学分制下学习的学生,由于“自主精神强”、“技能掌握好”和“综合素质高”,普遍得到“行业认可”和“企业欢迎”。他们在200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暨沙盘模拟大赛冠军和特等奖,在2009年湖南省高职院校冬季技能竞赛中获得17项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超过上年非学分制学生获一等奖总数的5倍。2010年,首届学分制毕业生就业情况形势喜人,老年服务等10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已被用人单位抢用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