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订单培养到合作发展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量: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隶属辽宁省教育厅,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几年来,学院以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己任,牢固树立“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理念,着眼于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从订单培养到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组建了“校企合作联盟”组织,建立了一整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运行保障制度,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与大连华录集团开展了“学工交替”模式。学院与大连华录等35家企业合作,大力推行“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学生与员工身份、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四个统一”。
二是与沈阳机床集团开展了“2+1订单培养”模式。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等1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合作,共同实施“2+1订单培养”,实现了招生计划与用人计划、实习与生产、学习与就业“三个零距离对接”。
三是与思凯电子公司开展了“411顶岗实习”模式。学院与思凯电子公司等96家企业合作,大范围推行“411顶岗实习”模式,即用4个学期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用1个学期在企业完成初级生产性实习,用1个学期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学习与工作、师傅与徒弟的“三个结合”。
四是与黄海模具公司“产学研联盟”模式。学院与26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联盟”,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科技服务全方位合作,实现了学院与企业发展战略、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学院教育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的“三个一体化”。
通过推行“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以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参加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建模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二、创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学院本着“确保学院主体办学性质不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升值,确保教职员工编制身份不变,确保学院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校企深度融合,创办黄海汽车学院。2007年,学院在汽车工程系进行办学体制创新试点,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了股份合作制的黄海汽车学院(二级产业学院)。汽车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全额投资建设,我院负责运行管理。汽车学院占地面积283亩,改建、新建教学基础设施6.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亿元。现开设有汽车装配与制造技术等6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同时,曙光集团每年投资20万元设立了曙光奖学金。
目前,黄海汽车学院已经成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和应用性技术服务中心。
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创办黄金珠宝加工学院。2008年,学院与白山珠宝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黄金珠宝加工学院(二级产业学院)。黄金珠宝加工学院建在企业,由校企联合成立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专业教学与实训场所和黄金珠宝加工中心;学校投资建设学生生活设施、职业基础课程教学设施,并负责学院教学运行管理和企业员工技术培训。
目前,黄金珠宝加工学院开设有珠宝设计、珠宝加工、珠宝检测与营销等4个专业。
三是校企资源共享,创建生产性实训中心。2009年,学院与辽宁手表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手表制造技术培训中心。由企业投资850万元,在校内建设手表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学院投资建设职业基本技能培训设施,并负责培训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免费承担企业员工上岗与转岗技术培训任务。
三、实施区校一体化建设,实现学院与产业园区联动发展
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园区是一个具有千亿元规模的现代化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园区与学院实施“区校一体化”建设战略,由省、市、园区、学校四方合作投资2.2亿元,建设了占地240亩,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的仪器仪表学院(二级学院)。仪表学院实行理事会管理体制,理事会成员由市政府、产业园区管委会、学校、园区骨干企业共同组成。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是理事会的主导,学校和企业是理事会的主体,理事会以仪表学院为平台,着力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方面与园区企业密切合作,实现学院与园区联动发展。
一是加快紧缺人才培养。通过实施区校企共建共享人才资源库,实行人才互兼互聘,园区建立大学生实习与创业基地,学院整合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与产业的聚合度等措施,加快园区紧缺人才培养。仪表学院现开设机械制造、模具加工、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等5大专业群,在校生已达3500余人。
二是完善教育服务职能。区校合作成立了辽宁仪器仪表技术培训中心,面向园区全面实施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仅2009年就为园区企业培训员工1200余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500余人;与大学合作建立了工程硕士教学中心,参加学习的学员达200余名;与技术监督部门合作,建立了仪器仪表检测中心;与园区共建了10000余平方米的仪器仪表展览中心,学院教学与文体设施与园区共建共享。
三是提升科技开发能力。区校合作共建了12000平方米的产品研发中心大楼,与相关大学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仪器仪表研发中心、硕士研究生流动工作站、仪表行业专家工作室;以设在校内的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平台,成立了光机电技术等6个专业研究室;园区面向学院设立了科技服务奖励基金。2008年以来,学院为园区企业完成了“经编送经测长仪”、“钟罩式燃气表自动检定仪”、“手表游丝摆轮系统校验仪”等8项产品开发项目,完成应用性技术服务项目41项,取得国家专利12项。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省、市政府和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教育厅带领我们与产业园区进行对接;市政府无偿划拨240亩土地,合作投资2.2亿元建设了仪表学院校区等。今后,我们将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致力于走“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学院特色发展道路,使学院成为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