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员参与 多措并举 打好高职扩招教学工作“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量: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渝教发〔2019〕10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我院高度重视并严格按要求完成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共报考1201人,录取859人,报到806人,报到率达93.8%。学院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针对社会人员特点,全员参与多措并举打好高职扩招教学工作“组合拳”。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明确了高职扩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招生和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招生方式和原则、招生对象和计划、资格审查和报名、考试考核和录取等,对招生各环节具体工作分析研判,确定最优推进方案,并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15个热门专业全部开启,向扩招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择,圆他们的“大学梦”。

同时,学院充分盘活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的丰富资源,面向扩招学生全面开放,确保扩招人员充分享有优质资源,并打通高职、本科升学通道,所有高职扩招专业均可专升本,从而使扩招学生发展路径大大拓宽。

二、针对不同生源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深入开展针对高职扩招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高职扩招背景下,由于生源结构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发展诉求也变得更加明确。第一,据考生类型可知,报名考生数量最多的是退役军人和企业在职人员,反应出这两类人群有积极提升学历的愿望。第二,据报考专业可知,各专业报名人数不均一,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和人数最少专业相差达141人。第三,据考生学历可知,有3人已获得全日制统招本科学历,有10人已获得全日制统招专科学历,反映出这部分高学历考生有多专业、多领域发展的需求。第四,据年龄结构分析,20-40岁区间的考生占绝大部分,这部分考生正处于其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高职扩招政策有助于其在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发展。

1.各类型人群占比情况

高职扩招,报考我校人数为1201人,据报名考生身份统计,以退役军人身份报考的660人占比54.95%、以下岗失业人员身份报考的36人占比2.99%、以农民工身份报考的49人占比4.08%、以新型职业农民身份报考的1人占比0.08%、以企业在职人员身份报考的455人占比37.89%,其中退役军人与在职人员的占比最高。


wps4.jpg

2.各专业报考情况

按报考的专业统计,本次扩招我校共招生17个专业,大部分专业报考比较均衡,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前三个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市场营销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报名人数在10人以下的有数控技术、工业分析技术两个专业。


wps5.jpg

3.各年龄段报考情况

按报名考生的年龄分布统计,21-30岁有475人,31-40岁有484人,这两个年龄区间的报名人数占了报名总数的绝大部分,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年龄最大的58岁。


wps6.jpg

(二)在学情分析基础上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学情分析可见,高职扩招学生的教学工作开展不能照搬全日制学生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各二级学院根据我院人才培养定位,采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实践性教学学时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集中授课不低于总学时的40%。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含专业(技能)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专业课共有20门左右,采用“线上授课+线下授课”的方式,期末考试采用“线下考试或考查”的方式。

三、实行双导师制,思政教育与学业教育双管齐下

采用每个年级每个专业编制1个班级的编班方式,实行学业导师(班主任)双导师制度。各二级学院负责配备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班主任),既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也需要负责线上学习指导、线下教学与考试组织等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学业指导工作双管齐下。

四、灵活使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加强高职扩招学生教学管理

一是学校根据各专业特点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使用线上平台通过电脑端与手机端灵活进行线上学习,平台课程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设置,由平台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线上学习结束后打印学习记录,经二级学院审核后存档保存。

二是部分专业课深入企业开展送教入企与送考入企,为企业职工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是线下专业课的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教学由各二级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老师授课,并在线下授课中结合学习平台手机客户端进行基于位置定位的打卡签到,确保出勤率与签到真实性。

五、建立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机制

建立线上线下学习效果反馈机制。一是学生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APP与微信群即时与学业导师及授课教师取得联系,即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即时进行答疑并对教学动态调整,以便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二是在线下集中授课与实训授课期间,教师会利用线下机会,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习效果,即时解答学生学习问题,手把手进行示范教学,并结合学生工作情况开展教学。

学生普遍表示在该举措的帮助下,在线上能更好的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利用非工作时间更加效率的完成学习;在线下集中学习期间,能亲眼看到教师的演示,更好的结合自身工作情况来完成学习内容,切实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六、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各二级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考试方式进行线上及线下考试的命题、组织、资料存档等工作。支持学生学习成果(含技术技能)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并鼓励学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依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将行业及政府部门等认证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转换为学分,按照“宽进严出”要求严格毕业条件,修满毕业学分并满足毕业条件的学生方可获得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