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提高站位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高职扩招工作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量: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到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工作,对于落实高职院校扩招计划、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了重要指示。我院以李克强总理考察学院工作为重大契机和新的起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海南推进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需要,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颁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积极进行招生改革,明确方向,系统推进,全力以赴落实2019年学院扩招1500人的计划。

一、提高站位,圆满完成扩招任务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做好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把高等职业教育扩招作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学院积极开展广泛调研、反复研讨和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方案》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申请增加招生计划1870个,大胆改革招生办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把普招、单招和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以下简称“四类学生群体”)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扩招后的学生住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安排、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今年超额完成了扩招1500人计划。我院2019年实际报到新生人数达4991人,比2018年报到人数增加了2186人。在2019级报到的新生中,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3007人,中职毕业生1764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简称“四类学生群体”)等非传统学生达220人(加上今年10月份录取的27人),高职扩招工作成效显著,对四类学生群体的人才培养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招各项条件落实

(一)成立扩招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双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组织人事处、党政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计划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处、网络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的扩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招生的副院长担任,明确了扩招任务和各自责任,出台了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招生宣传省内全覆盖,每个二级学院负责到3个市县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中职学校、中学、企业和学院派驻的乡村振兴点等地方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二)明确扩招专业及“四类学生群体”的录取方式

学院确定了2019年扩招专业(方向)39个,其中单招专业有26个。针对“四类学生群体”,学院采取资格审查及职业技能测试(面试)的录取方式。由考生提供相关资格审核证明材料,通过学院资格审核的人员可参加职业技能测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

(三)迅速启动师资招聘计划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近600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4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6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近7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85%,还有来自海内外高校、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为更好地保障扩招后的师资需求,学院迅速制订了159人的招聘计划,招聘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完成了40人的教师招聘任务,并聘请了一批行业兼职教师,不断配强师资力量。

(四)着力保障基本生活和办学条件

一是学院对现有教室(含实训室)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与优化教室(实训室)的使用率,确保满足今年扩招后的教学场地需求。二是学院党委专题研究,结合实际条件,通过动员在学生宿舍住宿的教职工撤离以及安排部分宿舍4人床位改造成6人床位等措施,设法解决好今年扩招后新生住宿床位供需矛盾问题。三是暑期完成了第二食堂的改造。

三、制度创新,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经过对传统高职新生和非传统高职新生的大规模摸底调查和反复研讨,专门制定了《“四类学生群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

1.分类编制。学院针对传统全日制学生与工学交替就读的“四类学生群体”的差异,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传统全日制学生一般按照学年学分制编制培养方案,工学交替的“四类学生群体”按照学分制编制培养方案。同时,各专业根据学生所在企业与岗位的需求、学生自身不同的工学需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制订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方案。

2.标准不降。为保证培养质量,工学交替的“四类学生群体”的毕业学分要求与传统全日制在校就读学生的毕业学分、学时要求一样。对“四类学生群体”的入伍经历、从业经历、社会履历、资历资格、获得专利、获得奖项、发表作品、考取技能证书、工种证书和岗位证书、成果转化等已经积累的学习成果(含技术技能),探索通过阅历认定、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对学生在其他学校或培训机构学习获得的课程成绩,通过一定程序试行学历教育课程置换、课程免修等。对工学交替的“四类学生群体”,按比例单独设置助学金、奖学金,开展专项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丰富“四类学生群体”学生的第二课堂,保证素质教育标准不降。

3.模式多元。针对“四类学生群体”生源多样化的特点,各专业根据办学资源和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和申请适宜的培养模式。一般可以采取普通全日制、现代学徒制、双元制、驻店制、导师制、旺工淡学制、工学交替制等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也可以两种以上模式组合培养。例如:学院与企业(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合作设立了酒店管理专业“驻店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送教上门和在岗实践指导等模式。实际招收了17名新生,招生对象为该酒店在岗的具有中职、高中或者具有同等学历的“四类学生群体”。

4.学制灵活。2019级入学的“四类学生群体”基本学制为三年,根据学生完成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情况,全日制在校就读的一般在2—6年内完成学业,工学交替(含在读期间就业创业时间)的一般在2—8年内完成学业。完不成学业的,可以根据新的学费缴交政策申请继续修读,也可以根据学分完成情况颁发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根据技能等级考证情况获得X技能证书,同时开具学习成果证明,将学生所积累的学分,登记和储存到学分银行,为后续进一步接受教育提供认定、转换的依据。

5.德技双修。2019级“四类学生群体”培养计划的制订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和锤炼学生爱岗敬业、热爱劳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优良职业品质。着力落实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技能等级的提升作为职业教育突出的类型特色,理论性课程按照“必须、够用、精当、实用”的原则设置,突出加强岗位实践、岗位技术革新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切实提升岗位工作技能,真正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方面。

1.有机组合师资队伍。为有效、有序实施培养方案,各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资源进行授课和指导。可以聘任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单独承担授课、实践教学任务,也可以与我校教师、其他企业教师分模块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四类学生群体”的在业情况,聘任所在企业、周边企业、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居委会、村委会等具备相应素质和技能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职业导师、带教师傅或班主任,广泛整合师资资源,协同完成培养任务。学生处和各二级学院为工学交替的“四类学生群体”配备校内辅导员和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组班情况配备校内外班主任。

2.大力建设教学资源。为适应“四类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学校按照“开发一批、引进一批、共享一批”的原则,为“四类学生群体”建设菜单式、超市式课程教学资源。学校以立项方式,支持二级学院建设一批优质在线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网上课程学习资源、教学视频、试题库、测试评价、作业和素材等,各二级学院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率先将专业核心课程建成在线课程,供学生在线修读。组织力量编写活页式教材(讲义)、工作手册式教材(讲义)、思维导图式教材(讲义)、简装版教材(讲义)等,为学生提供适用、多样、便捷的学习材料。同时,学校引进智慧职教、超星、智慧树等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享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易公开课等课程资源。

3.着力推进教法改革。根据“四类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灵活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组织形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综合运用远程教学与面授教学,促进自主个性化学习。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面试、开卷考试、达标测试、雇主鉴定、第三方评价、技能操作测试等;可以提交读书报告、创意报告、调研报告、职业规划、投资规划、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方案、实践改革方案等;可以组织统考,也可以分组考试、个别考试;可以现场考核、电话考核、网上考核、视频考核、异地委托考核等,各门课程可以由院系或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考核方式或二种以上考核方式的组合,凡是能测评出课程标准达成度的考核方式都可以探索。

4.积极拓展教学场所。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根据工学交替“四类学生群体”在岗的地域分布情况,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协调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场所,可以在合作企业、“四类学生群体”在岗企业、当地中职学校、当地酒店等借用或租用教学场所或实训场所;可以在市县设集中教学点,也可以在海口校区集中授课。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主向所在院系申请使用学校的实训室等教学场所。

5.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打破传统学期界限,让工学交替就读的“四类学生群体”,一部分有季节性、临时性工作的学生能够工学兼顾,可利用周末、寒暑假、农闲、工休等时间,灵活编制开课计划、安排教学任务并组织实施。如有必要,同门课程在同一地点可以分上半年、下半年重复开课,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忙闲选择上课时间。

6.切实加强常规管理。为确保“四类学生群体”的培养有秩序、有质量地进行,学校教务处、学工处等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做到“五个有”:

一是培养有依据。原则上要依据制订的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同时在探索阶段,允许二级学院根据企业用人用工的需求,及时论证、个别调整培养方案,报教务处备案,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实施有流程。教育教学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等流程周密安排,在探索中逐步形成相关管理规范,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三是教学有记录。要注意留存教学任务安排、授课、辅导、学生学习成果报告、学生成绩单、职业技能竞赛方案、表彰奖励等各种教学工作档案资料。四是安全有责任。二级学院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同时与学生所在企业和主要家庭成员、学生本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五是质量有保障。要建立“四类学生群体”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监测与诊断,健全改进机制,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下一步建议与打算

高职扩招100万不仅仅是2019年当年的一次性任务,预计明年、后年将持续保持这一招生规模;高职扩招100万也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将带动高职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为可持续做好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加快建设学校基础设施

继续改造学生宿舍,立项建设新的学生宿舍、教学楼、实训室,同时,改造现有教学环境,更新教学相关硬件软件设施,让学生能招得进来、也能管得好、学得好。建议中央财政、省财政设立高职扩招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大力改善高职办学条件和建设教学点。

(二)争取尽快出台学分制相关政策

一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费缴交政策。目前政府尚未出台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费缴交政策,各高校基本按照审批的学年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学生提前一年或推迟几年完成学业的学费标准与模式需要明确。二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财政拨款政策。实行完全学分制后,学生的修业年限可能缩短,也可以延长。建议根据学生的修业年限进行财政拨款,保障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三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议尽快建立学分银行,试行学分的认定、互认、储存、核算、转换等。四是学校加快探索完全学分制改革,建立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技能等级证书自主选择等机制,建立按学年注册、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奖励的一整套管理机制。

(三)着力深化“三教”改革

持续探索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有效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强化技能教学,以物流管理、WEB前端开发等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大力推行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按照无技能则无高职专业的理念深化教师、教法、教材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