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创新教学管理满足多元需求 落实高职扩招人群培养任务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快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正确应对高职扩招后面临的新问题和各种复杂情况,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规范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紧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聚焦教学管理的体系建设与举措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扩招后教学管理模式。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教育服务精准发力

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高职扩招工作小组,由招生、学工和教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扩招学生进校学习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以学校办学条件、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招生专业,本次招生涉及11个专业,7个专业系重庆新兴战略产业集群相关专业。针对扩招生源,成立应用技术学院,具体负责扩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日常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等工作,并针对多元学生从教育背景、成长背景、从业背景等方面进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学情分析,从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发展愿景等方面实行精准发力,为四类人群提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引领、学技就业为导向、提升学历水平为目的的精准教育服务。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引导育人

凝炼出“十用十不用”核心育人理念,全面推进学生教育智慧管理工程,着力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由思政课、通识核心课、专业(岗位能力)课、体劳美育课、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课等组成的“波次传递射环状育人体系”。针对四类人群,把握扩招学生发展需要,构建知识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提技—修心—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帮助其适应学习环境,在关心人、帮助人和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三、分类制定人培方案,丰富教学组织方式

针对培养对象的实际现状,遵循成人教育规律,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模块化+阶段式教学,即一年分为3个阶段,滚动组织教学。采取“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集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本部集中与区域集中面授相结合、分段式与强化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线上自主学习,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团队进行线上集中答疑;线下集中教学,由学校集中安排面授;实践教学安排至行业企业,由学校聘用行业企业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经线上自主、线上答疑、集中面授、实践指导等方式学习而未完成学业的学生,学校按专业课程统一集中组织强化式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技能水平不同,开发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资源。

四、创新教学管理形式,适应生源多元需求

(一)实施弹性学制,为四类人群入学铺垫基础

学校秉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为其学制延长1倍后的时间,如学制为3年的学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百万扩招”的现状,扩招对象的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与应届生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弹性学制对今后的多元生源有更强的适用性,为其重入校园完成学业铺垫牢靠的基础。

(二)实施绩效学分制,为四类人群规划学习轨迹

面对多元生源带来的学生个体差异,学校探索实施绩效学分制,即以绩点学分(绩点学分=课程成绩(百分制)×该课程标准学分/100)作为计算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通过绩效学分制的实施,无论是针对普通在校学生还是扩招入学的四类人群,都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的质量,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促进在校人群“学点算点,尽量学精点”的学习理念树立。同时,弹性学制作为相辅措施,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若在规定的年限内难达到毕业要求,允许其按照规定延长,多举并施,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实施“学分管理”服务工程,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打通对接窗口

依托学校“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心”,搭建“重电学分管理平台”,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开展1+X证书培训与考核,建立X+1的学历教育管理模式。面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兴职业农民等人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按照不同领域教育的培训标准、学分认定办法、工作规范和程序,将证书转换成学历教育学分,实现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转化和对接,让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实现认定、积累和转换。

(四)实施多元学习模式,为四类人群顺利完成学业奠基。

采用线上平台资源+教师线上答疑辅导的学习方式为主,以腾讯课堂、雨课堂等在线平台进行直播教学为辅。学生参加线上课程资源的学习,通过QQ群或者平台班级群的形式,参加授课教师组织的线上辅导;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学习讨论模块,参加由授课教师发起的学习话题讨论互动学习,增加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除了采用以上的学习模式以外,在教学设置上也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有课程均采用滚动开课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选择是否参加本轮的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完课程内容不会影响毕业。同时,在课程成绩设置权重上,向方便学生业余时间学习的学习任务点倾斜,比如线上视频资料、PPT资料等任务点设置的成绩占比更高,课后作业的占比较高,课程结课考试的成绩占比适当调低等方式,为学生过程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五、强化师资队伍力量,双元育人提技赋能

针对扩招后教育教学新要求,建立基于校企法人契约关系的“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双师型教师校企共育机制,推行“访问工程师”和“企业导师”计划,组织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参与技术研发服务;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和技术骨干到学校从事师资培养和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力量,满足四类人群技能提升需求。借鉴现代学徒制经验,积极与企业单位合作,共享实习基地、体验场馆和培训师资等,充分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六、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多维结合准确评价

综合运用考试、素质评价、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对该群体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对学生的培训经历、从业经历和职业技术技能等学习成果,可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公共基础课程以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标准中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专业课程以“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课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