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6-09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按照扩招教育教学“标准不降、形式多元”的要求,积极与安徽省内知名印刷包装企业校企合作,对扩招的597人开展“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本土化双元制”培养模式
学院与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联众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597名扩招的社会生源组建“安徽报业印刷订单班”“山鹰国际印刷包装订单班”等17个校企合作班。校企合作制订扩招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模块和考核标准,选聘专兼教师实施教学和考核,理论课程采用“网络学习+送教入企”教学,实践课程聘用48位企业兼职教师实施教学,选聘17位企业兼职班主任与校内辅导员共同实施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建“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
1.以技能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校内专业教学团队与产教融合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合作,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确定职业活动典型工作过程,以能力为导向,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确立岗位核心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根据印刷包装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规格的无缝对接,做到人才培养“源于企业,用于企业”。
2.剖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印刷包装行业的兼职教师合作,对印刷包装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活动按不同工作流程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典型工作任务对技能、知识、素质要求,参照行业标准,考虑产教融合班学生“学习不离岗”的实际情况,以实际的包装印刷生产任务为载体,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开发专业课程。
3.建立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校企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小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适应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开发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课程标准。优选、序化课程内容,把岗位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行业标准纳入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中。吸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将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案例、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入课程,优化课程设计,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三)采用“网络学习+送教入企”教学形式
一是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和获批立项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等资源进行网络化处理,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印刷包装行业企业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利用学院现代化信息管理与资源库平台,实现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教师网上互动教学等,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二是根据产教融合企业的印刷包装产品和生产淡旺季,与企业充分沟通、交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采用“送教入企”形式开展教学。
(四)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与管理队伍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根据社会人员扩招教育教学特点,优化兼职教师聘用条件、考核评价、培养计划等体系,建立数量充足、能力达标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了扩招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和可选择性。依托扩招产教融合班所在企业技术、管理优势,从安徽新华印刷股份公司、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公司、安徽集友新材料股份公司等17家印刷包装企业聘用48位技术主管、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兼职班主任,优化教学团队和学生管理团队结构。兼职教师参与制订扩招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模块,参与课程考核、承担实践教学。
二、成效与经验
(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探索实施了“招工即招生”学徒制试点,推动企业招工与学校社会人员扩招衔接,校企“双重主体”育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根据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实施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二)依托企业党团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产教融合班所在企业的党团组织,校企协同育人,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意识形态防控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学院党委书记程德和、院长岳毅平等领导出席了2019级社会人员扩招新生开学典礼,程德和书记给扩招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社会人员扩招政策等。三是坚持思政课程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健全课程体系。按要求开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行业法律法规》、《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同时,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解决好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三)教学与学管连动,夯实产教融合班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办公室根据扩招学生的学情,定期召开产教融合班教学管理会议,研讨提高教学管理举措,落实“标准不降、形式多元”的要求。专兼职授课教师和校内辅导员、企业兼职班主任协同合作,以“产教融合班教学管理群”为载体,授课教师在群中发布学生出勤和学习情况,校内辅导员、企业兼职班主任收到学生出勤、学习状态等信息后,及时与本班缺席学生联系,了解情况、督导学习。通过创新教学与学管协同模式,产教融合班教学管理更加高效、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