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04-06 信息来源: 教育部第一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班 学习简报
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专 杨亚
一、主要困难
1.校企深度难合作。校企深度合作需要学校与企业间频繁、密切的联系,学生必须在校企之间较频繁地流动,因此需要学校所在地有较多、较优质的企业资源,中部地区工业不发达带来的整个产业链不发达,高技术企业少,有质量的校企深度合作难以实现。
2.优质师资紧缺。中部省份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招聘新教师的门槛必须是本科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的技能较强的学生不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加上本地没有高质量的企业,外聘兼职教师这条路也颇为难走;而对现有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勉强上岗,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导致中等职业学校优质师资紧缺。
3.职教资源难整合。从全国来看,中部地区省份民办中职较多,因为中部中职办学平均水平低,门槛低。学校很多、规模很小,有的就是几间教室,几个改行的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有些人以此为商机,招生无序竞争,买卖生源。应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统筹整合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4.办学质量不高。由于经济不发达,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公、民办中职学校招生的无序恶性竞争造成招生成本增加,进一步造成了经费短缺、教学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要求的局面,加之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难以提高。
二、思考与建议
1.制定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为鼓励企业进入中部地区与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高其积极性,国家应当通过立法给予其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
2.完善师资引进的机制。比如,放宽对高技能人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在文凭方面的门槛,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
3.加大投入和评估力度 支持公办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教学和实习条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评估,逐步淘汰一些办学水平差的中职学校,提升中职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
4.重拳打击生源买卖行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使用法律手段严肃打击生源买卖行为,切实遏制招生中的违法行为,规范中职招生。
5.统筹地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地方政府应严格审查各类培训机构的资质,对培训过程加强监管,确保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