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君庆:走出去,与南亚职业教育牵手


发布时间:2018-12-1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8日 第9版

    近年来,南亚各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并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战略。但由于受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共性问题。此外,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南亚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与南亚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将持续受到多方关注。

    南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

    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地位较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和职业教育管理亟须改进等四个方面。

    职业教育地位较低。南亚国家的学生(斯里兰卡除外)要接受职业教育,基本前提是要完成8年义务教育。但由于南亚国家学生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大约有2.38亿的劳动力只具有小学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导致大量学生难以进入职业教育机构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造成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两难”格局,一方面,受亚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思想影响,许多能够接受正规职业教育的学生并不专注于获得职业技能,不愿意在企业的技能岗位上工作,他们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工作或成为“白领”;另一方面,对接受正规职业教育有真正需求的学生,却因未能完成8年义务教育而无法获得接受正规职业教育的机会,这些学生主要包括贫困地区群体、农村地区群体和女性适龄群体。“两难”格局导致了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就业技能提升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功能的发挥,也难以为南亚国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1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8800美元,而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的人均GDP分别为1940美元、835美元和1517美元。不仅远远落后于我国,也难以与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肩。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南亚国家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经费相对欠缺,加之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其中,孟加拉国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支出仅占教育总支出的1.5%—2.5%,尼泊尔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仅占教育总预算的1.2%和政府总预算的0.2%,印度和斯里兰卡,虽然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但据相关专家学者估计,其所占份额也不容乐观。

    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升。质量偏低是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高。而这又是由职业教育师资选拔和任用存在弊端、师资培训存在缺陷造成的。由于缺乏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培训指导方案,职业学校的教师通常只能接受有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能力本位等先进教学方法培训严重缺乏,从而造成职教师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由于企业实践经历并非是成为职业教育机构教师的一项必要条件,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技能。目前,印度和斯里兰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设置和要求,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将持续开展和推进。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这两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质量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职业教育管理亟须改进。南亚国家的职业教育管理水平亟须提升。一方面,就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而言,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职业教育政策出台程序的正义性有待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财政拨款等关键议题,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针对性也有待加强。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与产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联络与沟通机制有待完善。南亚各国都意识到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但是系统在基本设置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进度比较缓慢。目前,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国已成立了国家技能开发部门、行业技能协会,以此作为连接职业教育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机构,探索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系统运行的成效。

    中国与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建议

    开展国际合作,推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南亚各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技能训练有效性较低等问题。在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方面,可以向南亚相关国家交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可,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境外办学或指导的方式将校企合作内容、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及体制机制等经验向南亚国家推广。境外办学是向南亚国家推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有效方式,也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培养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有效方式,如青岛电子学校结合尼泊尔电子电气的发展需求,在尼泊尔建立分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斯里兰卡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建立中斯丝路工匠学院,为当地培养急需的技术工人。但境外办学要遵循适应性、有效性与融合性原则,准确把握境外办学定位,开设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提高适应性;积极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境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提高办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境外办学才能行稳致远。

    与当地中资企业合作,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已有大量的中资企业在南亚地区投资,且投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大。但通过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中资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当地工人的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不得不从国内派遣工人赴当地生产,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用工成本角度看,中资企业需要技术技能水平较高、懂得企业管理的当地技术工人,但当地职业院校受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难以培养出中资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国职业院校要积极与在南亚国家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在当地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企业在南亚发展的需求开展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

    积极开展与南亚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推动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格互认。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格互认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南亚国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认同度较高,派遣留学生、开展教师交流等合作的意愿强烈。但由于各国职业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学历文凭和资格互认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在孟加拉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在修完十年级的课程之后进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4年的文凭课程阶段学习,学业结束后获得工程文凭,获得毕业文凭的累计受教育时间为14年。而在我国,学生在十二年级后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获得毕业文凭时的累计受教育年限为15年,双方文凭获得者受教育年限不对等。目前,来中国的孟加拉国留学生是在该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完2年后的学生(即累计受教育12年),他们首先接受一年的语言培训,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在中国累计学习3年获得专科毕业文凭。学生学业期满回国后文凭如何认证,孟加拉国尚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双方需要探讨学历互认的有效机制。类似问题在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之间也同样存在。因此,当前我们应加强国家之间的职业教育资格体系、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对等研究,推动国际间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格互认。

    (作者: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任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