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1-04-0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教育部中职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班的学习简报

 

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董祝元
 
      目前,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存在一些前进中的问题。从范围上看,内涵建设内容呈现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难一蹴而就;从主体上看,作为体现内涵建设本质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且尚未实现理想的优化整合;从模式上看,作为内涵建设关节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在探索中;从管理上看,中职起步晚、底子薄、问题多,全面加强内涵建设,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建设过程。因此,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选择正确的路径。
      一、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路径
      1.组建团队。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首先,将在岗教师按一定年限划分为若干层次,对其进行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的全面校本模块培训,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界限逐步淡化,保证知识与技能体系实现由易到难的转化,形成一支技能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 打造品牌。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抓手。中职示范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理所当然要以自己卓越的追求、优秀的品质、独特的魅力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向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准公共产品服务。中职示范校要通过选择、分析和筛选机制,将内涵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有计划地培育成各级各类的品牌。通过发挥品牌的传帮带作用,争先创优,引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3.构建模式。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动力。中职学校全力构建的培养模式应当具有能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得到真真切切的实际操作的特点。目前,可供运作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按需定做模式、教产结合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对口引进模式、车间教室模式等。
      4. 深化课改。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中职内涵建设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将着眼点放在“一定(确定工作任务)、二转(转换学习领域)、三设(设计教学情景)”上,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学习。
      5.强化管理。这是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保障。中职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具有全覆盖、过程短、信息灵特点的二级管理即科系或大类专业上,在学校的统筹协调下,按照现行制度自主行使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师资培训、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职权,不断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的管理目标。
      二、中职示范学校内涵建设的策略
      1.观念性策略。把内涵建设放在提高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接近性的大框架下来考察,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由重视知识教育能力向重视就业发展能力转变;由以全日制为主体向工学结合、教产融合和统筹培训转变;由单一的教室活动空间向车间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活动空间转变;由知识理论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转变。
      2.学习性策略。在客观上要求组建学习型团队,让所有的教师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习惯,坚持不断地进行探索、变革和创新,从而使其工作能力、技术能力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它包括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全校学习、合作学习等五个含义。这一策略在具体实施上,应当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科系为主,有针对性;二是重在实践,操作性强;三是活学活用,形成制度;四是反应灵活,及时组织;五是联系实际,成效明显。
      3.差异性策略。在立足中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让本校与他校相比具有更多的内涵或价值,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实施差异性策略的着力点应当是:主动适应,为中职学校特色创建提供依据;找准定位,为中职学校形成特色指明方向;注重创新,为实现中职特色最优化提供动力;加强管理,为营造中职特色提供保障。
      4.重点性策略。中职在内涵建设牵涉方方面面的任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以点带面,寻求突破。当前中职内涵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育内容改革;师资建设改革;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改革等。
      5.文化性策略。中职内涵建设要求形成自己适应性的文化,为每位成员参与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撑。特别是注重吸纳优秀企业文化元素,与中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从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层面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