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电梯产业从困局中突围


发布时间:2012-03-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陈秋媚

   ■通讯员 陈秋媚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电梯安全事故频频进入公众视野,电梯产业发展的瓶颈逐渐浮出水面,专业技能人才特别是电梯安全维保人员的缺乏,成为电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技能人才特别是电梯安全维保人员的缺乏。”不久前,由中国电梯协会主办,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电梯协会承办的“电梯行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何毅表示,“要使电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务必使安全技术作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跟上形势。企业要想办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优质的安全维保队伍。”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院长、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李守林介绍,电梯行业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年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年产值达1000亿元的庞大产业。190多万台的电梯保有量,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使用国,对电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国内电梯行业专业技能人才缺口每年逾3万人。强化政校企行合作、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营业工程统括总部总经理陈勇认为,在电梯人才培养上,企业自有培训中心培养规模有限和院校电梯专业起步晚、教学体系不成熟,仅靠个别企业的力量难以改变电梯产业发展所遭遇的困境。只有集政校企行的合力,互为优势,互补短板,才能解决电梯人才紧缺难题,加快电梯生产、管理技术研发,推动电梯产业发展。
    中山市南区是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链完善的电梯生产聚集地。“如何解决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专业设置如何为产业升级服务,成为学院办学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建新介绍,区域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中山职院创立了全国首批高职高专电梯专业,并建有电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梯专业实训基地。
    自2007年开办以来,中山职院电梯专业与中国电梯协会、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电梯企业以及其他职业院校紧密合作,实践“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模式,探索“强强联合”培养战略,开发了企业成教学历班、主题式短期培训和“2+1”合作办学项目等一系列教学培训项目。学院还与电梯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了职业新工种以及实训教材、教学软件、从业人员考评系统等多项资源,填补了行业空白。
    建于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由中山职院与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合作开办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是政校企深度合作的典型范例。作为国内首家由政府和高校联办的电梯学院,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能满足1200名全日制在校生和每年2000名短训生需求,二期工程将形成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和每年短期培训生4500人的规模,并建设10家电梯企业驻校培训基地。
    政校企如何深度合作也成为与会院校、行业企业代表的焦点话题。他们希望行业、企业和院校能够合力推动电梯产业升级发展,一是继续发挥电梯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做好电梯人才培养层次的调研、规划工作,增强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更多企业参与到电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改进培养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适岗能力;三是建立中高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和对接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层次互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