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职大供应链管理学院: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赋能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既是“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正成为培养地方亟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供应链管理学院充分发挥毗邻宁波舟山港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相互融合,推动思政课程在商科专业群落地生根,打造赋能学生技能成长的“宁职样板”。

重塑育人理念,思政教育赋能技术技能水平提升

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不仅由于思政教育的成效短时间难以显现,而且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关联度不大,其评价机制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政工作的着力点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相适应,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思政教育形式和评价机制也不同。职业院校特别是职教本科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为主要目的,这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路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然选择。

高校二级学院思政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完成,而工作内容主要由党委学工部统筹安排,往往不能与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衔接。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必须关注学生“现实的人”的实际。职业院校学生相对于知识获取往往更加看重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这必然要求日常思政教育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搭建育人载体,推动专业思政与专业人才培养双向融合

专业思政需顶层设计学院思政工作体系,充分彰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教特色。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与行业协会、工业社区、行业龙头企业组建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等“党建+”产业联盟,推动专业跟着产业走,在促进组织融合、资源聚合、发展联合上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精技赋能营,与海天塑机集团组建高技能人才班,开展供应链管理师、物流服务师等技能职业资格认定培训。教师党支部与宁波龙飞物流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党建共同体,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等举措助推“五金”建设。开展“四行四强”大讲堂,共建竺士杰劳模工作室,举办工匠劳模进校园系列活动,厚植工匠文化,联合大国工匠获批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并通过终期验收。

学院建有企业沙盘协会、跨境电商协会等专业性社团,组建10个技能工作坊,开设大数据技术基础、数字化供应链工具应用、数字营销战略等6个微专业,吸引500余名学生参与。同时组建以专业主任、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为成员的复合型教学团队,以课堂讲授、技能实训、企业游学等形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辅导员深度参与专业思政项目,逐步打造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孵化池。2025年学院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学科类竞赛国家特等奖2项,有效促进思政工作与专业教学双向融合。

挖掘育人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学院是高职院校首家以供应链管理专业群命名的二级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初心,把当地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等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中,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学院发挥专业群特色,打造《甬商文化》《港航文化》等专业群平台课程,基于供应链运营、物流管理、跨境电商和市场营销专业与供应链业务流程相对应的关系挖掘梳理出96个思政元素,形成“甬商底色、港链增辉”专业群共享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学院党总支把好内容关保证思政供给,强化全体教师课程思政重视度,培训和提升育人能力。辅导员、班主任、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项目教学管理,建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建设的三级成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供应链管理专业群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互为一体,最终形成二级党组织握拳发力、拧紧育人主线的育人合力。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供应链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利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