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四主”协同育人体系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2-07-11 浏览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大力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把握专业课程思政“主脉络”、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全员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全力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 ,形成了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机制,打造了“四主”协同育人体系,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落地见效。

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主脉络 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

学校以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专业群建设为依托,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一是开齐开全公共基础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了公共基础课程。

二是建强用好思政实践基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和红色文化长廊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先进企业文化为核心,建设了十余个国家级、省级专业实训基地;

三是采用新形态教材优先选用和重点建设“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新形态教材。

建设专业思政资源库。通过建立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整体设计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围绕自身专业特色,深挖与专业特色、专业发展等紧密相连的思政元素,打造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并逐步建设校本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

紧紧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培育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大先生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抓牢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制订和落实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行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既能讲好专业课、又能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

一是配齐配强思政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师工作职责、岗位要求,制定任职资格标准和选聘办法,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学校实施“三个一批”计划:轮岗一批教师,从各教学学院专业教师中遴选一批党员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轮岗期限不少于两年;转岗一批教师,从可以胜任思政课教学的校内管理岗位和其他专技岗位现职人员中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新进一批教师,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引进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思政人才任思政课教师。

推进思政教师融入专业。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融入专业团队工作,定期参加所在任课教学学院的教学例会及有关课程思政的教研活动,向专业教师提供本学期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思政目标及重点内容,指导专业教师结合学期思政目标任务挖掘思政元素并开展课程思政。

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学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师德师风、信息化技术、教育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等专题培训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学校积极支持课程思政类研究课题立项,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研究能力。

四是优化教师评、聘指标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条件,把课程思政落实情况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测试、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的必备条件,把教学能力、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聘用的优先条件。

全员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打造“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新范式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把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体系为主线,指导专业内各门课程思政建设,全员聚焦打造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范式。

一是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学校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倒逼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步提升;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项目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课程思政”评分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思政教育”观测点。

统筹专业课程思政主线。各课程负责人根据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体系,深度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主线,制订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网站。

三是树立课程思政典型示范学校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系列示范活动,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学校要求每门课程建设一支须由专业课老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员等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学校每年组织专家对各教学单位、课程、教师个人年度课程思政工作成效进行评价,遴选课程思政教师典型10人、课程思政示范微课1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0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并对其进行表彰、宣传、推广。

全力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守好课堂育人+思政育人责任田

学校全力畅通课堂“这段渠”,以“课堂革命”为契机,坚持以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课程思政等,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守好育人“责任田”。

一是改革教育评价。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改革学校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加强思政教学督导和研讨。通过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项督导,通过广泛的问卷调研,全面把握学校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了解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难点,依托学校教学诊改论坛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共同研究如何将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深入开展课堂革命。学校大力开展课堂革命,建设“有效课堂、优质课堂、精彩课堂”递进式提升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把教师是否善于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和教学单位的课程思政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促进教师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通过两年的努力,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成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和名师5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3个,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2个,学生获团中央系列表彰3人、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