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贯通 馆村共育 “三师”协同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度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29日07版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省域“双高”校,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始终走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前列。2015年以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思政课亲和力不足、育人场域存在局限、育人主体合力不够等问题,依托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粤港澳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路径比较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现实及路径研究”等课题,开展“温度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并于2019年形成“‘三课’贯通、馆村共育、‘三师’协同”的高职“温度思政”教学模式,依托国家教育部门2022年、2024年的两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三课”贯通:推动育人全时段覆盖与育人效应持续强化

学院以“温度思政”“大思政”为理念,以价值观培养为主线贯通思政课堂、专业课堂和生活课堂3个课堂。思政课堂将教学理论知识点按照“温度思政”的“具象化、趣味化、对象化、场景化、互动化”“五化”要求融入教学过程,开发学生关注的问题库、理论知识图谱、产教案例库与实践实训库,开展“温度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堂建设具有涉农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特点与技术现实对照清单,设计课程思政的“+思政”方案,推动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技理融合;生活课堂构建深入学生生活的社区矩阵,开设思政理论沙龙、党史故事表演等生活实践课程,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强化环境育人,推动生活课堂和实训课堂有机衔接,将理论融入现实体验,推动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和价值内化。

馆村共育:双元承载,丰富活化“大思政”育人模式

学院依托学校“云馆双栖——红色文化弘扬展教研一体化基地”(红色文化弘扬思政馆和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平台),构建“馆村共育”的价值观实践场域。积极整合拓展“大思政”育人场域,构成馆村双元育人平台,依托红色文化弘扬思政馆的虚拟仿真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开展红色研学、专题教学、情境探学、历史辩学,实现情感浸润和价值感悟;通过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平台,开展乡村田野课堂实地体悟活动,依托乡村调研、田野剧场等乡村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强农兴农信仰;依托“云馆双栖——红色文化弘扬展教研一体化基地”的丰富资源,结合乡村调研痛点,开展助农直播、文化下乡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师”协同:提升教师主导力,促进“三课”、馆村的协同衔接

学院建立“三师”协同育人机制;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者、专业课教师为融合者、行业导师为配合者的协同育人团队,强化思政课教师“‘三课’贯通、馆村共育”的“大思政课”教学能力和资源整合的“构建力、创新力、组织力、运营控制力、教学要点把控力”,形成“大先生”能力,对“大思政”育人全过程、全维度进行提振控制;由学校党委领导,思政课教师牵头,组建“三师”协同队伍,“三师”共同完善教学规划、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解决实践导向与理论导向分歧问题;共同优化育人方案、育人资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农技村官队伍、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协同带领学生进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温度思政”:实施知识与技术全程投射

学院以“温度思政”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推动“五化”要求的落实。依据理论知识图谱和场景的活化,有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学院经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国家教育部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乡村振兴“情思能行”综合人才实践育人大平台。“云馆双栖——红色文化弘扬展教研一体化基地”成为广东省内外高校和周边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的学习打卡地。2019年以来,基地累计接待500余所高校,200余个政府部门、3783家企业来校学习交流,共计接待参与研学活动的师生约12万人次。“温度思政”教学模式以身边案例、真实场景触动学生内心,学生扎根乡村意愿显著增强,返乡就业率显著提升,33.2%的毕业生成为基层“三农”工作骨干,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冯耀帅等典型代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显著增强,课堂满意度从89.3%跃升至98.4%。

近6年,学生在思政类比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等奖项238项,教师获得国家、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17项,获批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23项,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课题64项,获评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7个,表彰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5名。相关成果被权威媒体报道200余次,在300余所学校推广应用,形成示范效应。(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