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9日03版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建设”锚定国防军工企业产业链,为军工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保障,着力培育军工特质工匠人才。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加强“一主线、一品牌、三平台”建设,将红色革命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打造“红色兵工”育人品牌,通过校企协同共建思政教育的“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推动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始终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从“技术救国”的历史中汲取“技能强国”的奋进力量。学校诞生于兵工、成长于兵工、服务于兵工,是国家“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配套项目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陕西军民融合示范高校。学校将人民兵工精神等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办学传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连续7次获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军工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弘扬和传承好“红色兵工”血脉,学校基于兵工办学特色,通过编写课程思政教材、构建教学内容;将人民兵工精神融入教学体系,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在军工企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营造军工特色校园文化,丰富育人载体。学校将人民兵工精神根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传授、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具有学校军工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红色军工文化融入高职‘大思政课’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立项。

实施“六个一”工程 打造“红色兵工”育人品牌

以“文化铸魂、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主线,学校成立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实施“六个一”文化育人工程,构建“大文化”育人体系。一套成熟的大学精神体系。完成“军工魂·工匠心·职教志”三位一体大学精神的理论深化与系统阐释,系统挖掘兵工办学史、校友工匠事迹,为特色文化育人提供核心理论支撑。一部兵工底蕴深厚的红色校史。重点聚焦学校参与军工生产,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峥嵘岁月与卓越贡献,为师生提供一部厚重的爱国主义教材。一个沉浸式文化体验校史馆。融合校史与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建设沉浸式体验的校史馆,建立校史档案数据库。一堂行走的军工特色“大思政课”。整合军工企业展馆、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等资源,形成多条“军工文化研学路线”,打造一套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一个红色军工育人联盟。联合军工背景高校成立“红色军工育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师资共建、成果共建。一批高水平的军工文化原创文艺精品。挖掘校史红色故事,创编兵工主题原创舞台剧,通过“线上展演+线下巡演”扩大文化影响力,激发师生爱国热情。

校企协同共建 合力助推“大思政课”建设

建好“大师资”,凝聚思政育人“大合力”。学校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评聘标准,同时联合军工单位和军工场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国防大讲堂”“军工劳模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奋力打造军工特色思政实践育人品牌。

建设“大课堂”,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学校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利用校园红色场馆资源,精心设计“思政+”系列校园实践活动,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搭建“大平台”,守好意识形态主战场。学校建成红色兵工文化资源库,更新完善学校国防科技展馆、吴运铎广场、砺剑广场等“一馆两廊三场一中心”,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被授予“陕西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全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