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 培育时代新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构建“一核两翼三融入”思政工作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3日03版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弘扬办学传统,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教改项目“一体两翼五融合六载体:职业院校时代新人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依托,构建了“一核两翼三融入”思政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思政工作的凝聚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影响力。

坚持“一核”引领,筑牢立德树人坚实根基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一核心,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将“大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五年规划》等,细化分解125项任务清单,明确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形成“辅导员思想引领、班主任学业指导、专业导师职业塑造”的协同工作机制。创新“校地企”三方协同模式,引入军工企业资源,校企协同构建“课内课外贯通、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生态。

深化“三全育人”,构建多维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建立“一中心”即国家级别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两结合”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三体系”即国家、省、校三级创建体系,“四联动”即学校、院系、教研室、课程组四级联动,突出红色文化教育,推动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文化浸润”的育人生态,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入选河南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思政育人活力。学校针对各学段学生的实际实施“蓝图计划”“卓越计划”“启航计划”,搭建分层式、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移动新媒体、传统互联网和社会实践的集成优势,塑造“一句话的力量”等网络思政品牌,推广“遇见青心”等实践育人品牌,建设“心语工作坊”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咨询服务一个标准、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教育教学三类课程、实践活动四心工程、预防干预五级体系”的全程贯通式心理育人机制,创新构建了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政工作各要素高效协同。

强化“两翼”协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发挥关键课程作用,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学校构建“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层次分明”的“大思政课”体系。开发《军工文化》等6部特色教材,以4门必修课、6门模块化选修课、N个实践教学项目为基础,构建“4+6+N”课程群。通过“课程思政资源云平台”,创建“课程思政元素图谱”,联合企业开发“产业链上的思政课”,打造“一课一品牌、一院一特色”思政课教学改革案例。学校3门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课程获评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教师团队获得河南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一等奖。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件、教材编选、课堂教学、课程考试、教研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十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产教融合思政”模式,与32家军工企业共同开发“精密制造中的工匠精神”等18个实训思政项目。构建“产业链+教育链+思政链”三链融合机制,与27家军工企业共同开发“数控机床精度哲学”等12个“产教融合思政”案例库。

加强协同联动,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学校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校企思政资源联建,通过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合作等方式,打造涵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维度的开放性资源生态。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汇集优秀教学案例等500多个,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素材。通过系统设计、立体覆盖、多元协同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结合,实现“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

持续推进“三融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融入军工文化:铸就报国强军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学校推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开好一门课(军工文化课)、办好一个团(军工文化艺术团)、建好一个展馆(军工文化展览馆)、建强一支队伍(军工文化育人队伍)、培育一个品牌(军工特色品牌),不断增强“强国一代”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彰显使命担当。“红色记忆工作坊”获评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军工实践创新工作室”入选河南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红色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等一批优质项目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河南省校园法治文化品牌、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

融入工匠精神:以“匠德匠心”淬炼“匠技匠艺”。学校实施“技能竞赛金字塔工程”,打造国家、省、校三级技能竞赛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匠才培养选拔机制。实施“技能大师驻校计划”,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授课,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每年举办毕业生军工专场双选会,组织开展“军工大工匠面对面”等活动,邀请全国技术能手等行业模范人物回校作专题报告,以优秀毕业生——全国劳动模范余军伟主要事迹为主题拍摄的微视频《做航天强国的“螺丝钉”》入选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专题展。

融入劳动精神:锤炼实干笃行的过硬本领。学校构建了“课程教学—实践锻炼—文化熏陶—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建立常态化的劳动实践机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等日常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开展专业服务性劳动,如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强化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创造性劳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学校依托“一核两翼三融入”思政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近3年,10余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1144项。学校入选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获得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系统设计 立体覆盖 多元协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马小兵 郭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