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味”思政课锻造时代新人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探索“大思政”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日07版

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上,军士生正通过红蓝军对抗演练体悟战斗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示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剪纸艺术的创作技法,农林专业学生则在田间地头用大数据分析乡村振兴案例……这种兼具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与文化温度的创新课堂,正是学院打造“政治味、真理味、文化味、学术味、工匠味”“五位一体”思政课的生动实践。

“政治味”铸魂

将红色基因深植育人全过程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始终将“政治味”作为思政教育的灵魂,构建了“理论武装+红色传承+实践淬炼”育人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师生血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百余年党史为教材,以军士生培养为特色,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政治铸魂育人模式。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问题导向的“对话式”课堂,每年遴选10个示范课堂、1支优秀教学团队。开发理论文创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可亲可爱。“星火聚力”讲师团深入基层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运用VR技术重现黄继光所在连队等英雄场景,以理想信念铸牢从军初心,形成“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实践自觉”育人闭环。

“真理味”固本

史理贯通坚定理论自信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围绕“以史传理、以势明理、以实践理”,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前,通过历史素材和发展大势导入,夯实理论基础;课中,结合典型案例、深层逻辑分析,深化理论认知;课后,拓展历史教育和实践资源,全过程注重史论结合、形势贯通与实践转化,以“历史启迪、现实观照、实践锤炼”三维联动,推动“知、情、意、行”深度融合,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课堂,坚定学生理论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文化味”润心

中华文化滋养匠心传承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构建“三进三心三立”文化育人体系,推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厚植育人根基,以“初心、匠心、爱心”铸魂赋能,创新“立德、立志、立业”培养模式。依托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成长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七红”(红色教材、红色课程、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等)项目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行走的文化”品牌,实施“五进”(进社区强能、进企业增效、进革命基地铸魂、进花卉产业强技、进场馆提质)工程,联合文博机构开展文物普查、文献整理,从非遗工坊到电商助农,从红色诵读到考古实践,文化育人从课堂延伸至社会,形成“文化传承—价值内化—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

“学术味”求真

问题链激活思辨动能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打造“学术引领—思辨训练—实践验证”“三位一体”学术育人体系,实施“问题链”教学法,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学,例如,在机电专业探讨“工匠精神与技术创新”,在电商专业研究“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打造“言马讲坛”“青马工程”“经典周周颂”立体化学术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实施“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近3年,立项省级及以上课题20余项,开发《红色丰碑——潍坊红色文化教程》等特色教材,建立“学术传帮带机制”,实现了教研相长。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相关经验被多所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工匠味”砺行

产教融合淬炼硬核实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构建“一基三阶四融合”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打造“适应—强化—提升”三阶递进培养路径:一年级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创意比赛夯实劳动观念;二年级依托“技能兴鲁”比赛和产教融合实践强化专业技能;三年级借助“潍柴雷沃重工”等实习项目提升职业素养,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8.6%。创新性地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以劳模事迹树德、以“数商兴农”项目增智、以攀岩劳动课程强体、以非遗工坊育美,实现了技术技能、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协同培育,相关案例获评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刘攀 王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