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义乌模式”
“政园行企校”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5-08-12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8月12日03版
“多亏了在学校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的学习,现在我已经能用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直播,每周都能接到上百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订单。”近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西班牙语2班的何雨婧又接到一笔来自美国夏威夷的上万美元大订单。和她一样,在校企共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跨境电商直播产教融合育人基地里,学生们采用“仓播+走播”形式,通过TikTok等线上平台,将各类小商品线上直播展示并销往全球,日出单量达到300余单,年销售额超3500万元。
用一部手机将小商品推向大市场的学生社会实践只是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一个缩影。为落实国家提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战略任务,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义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乌自贸区管委会与义乌工商职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150多家单位共同组建了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政园行企校”协同育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新范式。
市域统筹、资源整合,创新城校共生产教融合机制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现有市场面积640万平方米,汇集210万种商品,辐射超10亿人。随着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义乌小商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对商贸物流、销售运作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应运而生,首先定位聚焦在新型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保税+新业态等义乌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上,全面推进联合体建设与国家战略接轨、与城市产业匹配、与市场需求契合,实现学校建在平台上、专业融入产业里、学生进入企业里。
同时,建立“园院相融、资源共享”的双主体联动机制,整合市域范围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的教育、研究资源,推动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相关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增加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信用资产积累,联合制定产业、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考核评价等制度,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评价和贡献度评价,提升企业参与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搭建“政园行企校”协同育人平台,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区域一体化、运行实体化、服务矩阵化”推动政府、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三个要素相互关联、多维互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助力城市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和经济驱动。
政策、资金一应到位,多元协同保障联合体落地生根
为了让联合体落地生根,义乌市政府发布了系列推进联合体实体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并开创性设立了专项建设经费,为期6年每年500万元,同时配套人才、基建、办学等其他建设经费,推进多方主体的合作。为此,联合体创新组织架构,组建了理事会并设决策实施专班、指导咨询机构、规划发展机构及专业委员会,瞄准区域内行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联合体内科技、人才、技术培训等问题。联合体成员可提出产教融合诉求,经专班研究通过后,实行“一案一策”,专款专用。
联合体聚焦组织运行、校企合作、人才引育、师资培训、科学研发、技术开发、继续教育等工作,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引培中心”“高技能人才育训中心”三大平台,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落地。其中,在科研部分投入经费占四成左右,致力于打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即转化”的校企联动协同创新模式,缩短科技成果到生产应用的距离,探索出了“企业出题、政府选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一条龙”服务路径。截至目前,联合体已积极开展服务义乌自贸区管委会专项研究19项,服务企业横向项目200余项,累计到款额3000余万元,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200余项,成果转化成交额100余万元。
放大联合体集聚效应,义乌“大职教”格局初显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为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人才供给方面,联合体通过“义乌商贸”人才计划,加大了贸易金融、电商物流等领域高端紧缺人才的引育力度。聚焦区域现代商贸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联合体内学校教师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建设1+2+5“金师”团队。成立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委会两个专家委员会,洽谈开展“百博入企”“揭榜挂帅”等项目。联合体企业与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共建高校研究院,形成资源共享的行业专家智库,提升联合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照义乌小商品全球贸易中心的地位,联合体还不断扩大“朋友圈”,坚持教随产出,“职连中外、合作共赢”,探索中外战略合作“教育、科技、商贸”一体化发展实践路径。通过设立摩洛哥义乌商学院,精选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商等优势专业,服务摩洛哥华人商会企业,在文化、经济、职教等多层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数字丝路”建设,辐射推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贸易的共同发展。
在各方协同推进下,义乌的“大职教”格局初显。联合体遵循“以‘工’助‘贸’、以‘贸’促‘工’、‘贸工’联动”的建设理念,改造传统专业、撤并劣势专业、增设急需专业,持续推动联合体内学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紧密相连、人才培养质量高、行业认可度强。近年来,联合体充分聚焦义乌区域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产业数字赋能、社会服务等特色品牌,共培育1.15万余名人才,留本地就创业率超60%,引入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社会服务累计到款6386.21万元,通过共富工坊等形式开展各类培训,有力支撑“共同富裕”试点建设,探索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义乌模式”。
(作者:宋兵,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