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教育改革是一种艺术――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


发布时间:2008-12-2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题:教育改革是一种艺术――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

跟随冬至而来的寒冷空气并未影响北京798创意产业基地751厂房内的火热气氛――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上,学生们的亲手制造,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这是一场由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制”的会议:会场布置、722把可折叠式塑料椅由学生完成;会场内外摆放的绿植鲜花由学生栽培、制作;巨大的电子屏上即时更新的速记由学生完成;饮料供应和背景音乐的设计播放由学生承担;就连担任迎宾和安保服务的学生身穿的衣服、鞋子都由学生制作……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会议中有28个会议服务项目面向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招标,最终选出25所高职院校自愿承担,并以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的方式完成。因此,会上的每个细节,都是学生将所学付诸实践的成果,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承担座椅设计与制作项目的威海职业学院院长金志涛说,一把普通的座椅要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为主体的7个专业分工协作。学生在教师和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三周时间完成了产品加工图纸和加工工艺的制订,先后研发了三种座椅设计方案,最终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了这个任务。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实训的特点,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落到了实处。” 金志涛说。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也对接受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提出更高要求,这对高职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高职教育开始从过去的“本科压缩饼干”转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从顶岗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和自主招生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国家于2006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央、地方和行业企业共投入资金约40亿元,重点支持了100所院校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等440个专业点的建设,这些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

一位在现场提供安保服务的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今年即将毕业,他说,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经历半年时间的“真刀真枪”的顶岗实习,参加此次会议只是他们实习的一个小案例之一。

据了解,与会的示范高职院校在两年的建设中克服困难,不仅在顶岗实习安置上想办法,还尽力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薪酬。目前这些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的报酬均接近800元/月。这表明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企业不仅愿意提供实习岗位,而且愿意出钱。

“教室工地一体,实践理论融合;教师技师合作,学校企业双赢”“面向实战、讲求使用、追求实效”……在此次会议上,百所示范院校分享着相似的核心办学理念。实践证明:“实践”就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

处处是动力,处处是机会

教育改革是一种思路,更是一种艺术。对这一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新的一种教育类型,更有深切感触。“我们处处都是改革的动力,处处都是改革的机会。”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李进会长说。

在各位高职院校校长眼中,高职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就是要围绕国家和企业的需求“跟、转、变”。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丁金昌院长说,从2006年开始,学校打掉了70多堵教室的隔墙,建立了教室跟实训合一、生产跟实训合一、教学跟研发合一的基地。学校彻底从适合学科型的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到适合于一般职业教育的实训室,转变为适合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工厂。

会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120位学生在20多位教师的带领下,为会议工作人员量身定做衣服和鞋。“我们为什么能如此迅速、比较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就因为我们引入了企业的项目化教学,学生懂得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推倒的不仅是物化的围墙,更是精神的围墙。”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说。近年来,学校依托安全专业面向地方矿务局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不仅可以紧密跟踪行业变化和需求,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和实训计划。

在为期2天的交流、讨论和展示中,每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都有令人称道之处,大部分毕业生都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中国软件领域的百强企业之一、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程传海总经理说,意识到人才开发将成为未来几年内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启明公司向一些高职院校提供经费,共同组建联合项目团队及研发中心,目前公司内部的26个项目经理中就有6位毕业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此外,公司还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软件学院,培养更多的青年成为“金蓝领”。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玉春说,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为我们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王洪军是国家唯一一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工人。他不但技术好,还创建了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技术法,制作了上百种专用工具,令德国人都刮目相看。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实践、倡导创新的教学理念,就不会涌现出一批像王洪军这样的现代技术工人。”他说。

校企合作让双方尝到了甜头,开始共同谋划高职教育的未来。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百所知名企业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探讨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携手奔向高职发展的春天

校企合作也使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看到了光明的就业前景。目前示范院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6.2%,毕业生平均起薪为1846.5元。从2004年开始,高职学生数每年增量30万以上,近两年更是达到40万以上。在全国就业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高职仍然实现每年就业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首次就业率由2004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68%。

不久前,曾有人担心金融危机会影响刚刚兴起的高职教育。但与会者的回答和事实的证明却使人们增加了很多信心。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允伟说:“企业要提升技能,我们要培养人才,我们是战略伙伴。”就在曹允伟来京前,当地一家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已向他“订走”了200多名学生。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企业要抓住时机进行人才储备。

汪玉春表示,二十世纪20年代、70年代、90年代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汽车业改革和变革的机会。今年的危机也可能是汽车工业向上走的一个机会,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加紧储备人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玲说,中央已宣布采取10项扩大内需措施,总额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以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使我们的毕业生更有用武之地,近来甚至达到供不应求的程度。目前部分毕业生的订单已签到了2011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晓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提出“社会管理”的新概念,这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与美国已有300多所民政服务类高职院校相比,我国仅有3所民政类高职院校。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正在从事社区服务、残疾人救助、社会保障、农村低保、殡葬等社会服务。

“我们开办一个专业,就改造和提升一个行业。” 刘晓说,“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资金中有一部分是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听着这些充满信心和远见的话语,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感到,高职教育办得很红火,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一个潮流。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侯元说,一路走来,觉得任何一个理念都必须行动,行动便有结果,行动便有光明,行动便会有明天。

一年前的11月,70所示范院校曾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上,发出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人力资源强国服务的北京宣言;一年后的今天,109所示范院校又发出“通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与企业共度经济严冬”的倡议,并隆重举行了捐赠仪式,将此次会议上所有的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实践教学用具捐赠给了地震灾区的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

虽然室外温度是零下7摄氏度,但798创意产业基地的厂房内,气氛却持续热烈。有人甚至倡议,要集体演唱多年前流行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表达对高职教育美好未来的畅想。

这次会议用一种艺术化的教学成果展示开始,又以一种艺术化的倡议方式结束,最终使与会者更加坚信:教育改革是一种艺术,它的价值还将无限增长。

记者 吴晶 李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