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2-11-07 浏览量: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已取得良好示范效应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1.0基础上,根据无锡千企智能化改造的痛点难点,以智能制造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升级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大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实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人工智能+”升级,结合学校双高校建设的发展契机,整合政行企校各方资源,投入近6000万元,建成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个和10个科研实验室,为广大教师搭建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发展平台,依托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项目建设,校企共建七个产业学院,有效支撑了学校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一、项目的做法和特点

学校打造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师资培养、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生产示范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大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通过四个“深化”,提升四个“能力”,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结合学校双高校建设的发展契机,整合政行企校各方资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将技术服务重心下移,扎根区县、镇等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和人才供给。2021年,学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无锡梁溪创新与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运行,完成中小微企业智能技改示范中心管理和运行机构组建,收集先进制造相关的关键技术信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01家次。深入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建设,研究所条件建设和专职人员配备基本完成。“难加工材料切削技术与装备研究实验室”“工业软件技术应用实验室”“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平台”“工业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机械制造工程中心”“智能工厂仓储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优化实验室”“液压元件智能制造单元建设”“智能工装设计与应用实验室”“5G测试认证中心(AEM)”等10个科研实验室基本完成建设。

(二)深化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注重科研团队建设,鼓励科研人员组团队、凝方向、聚合力进行技术研究。扎实做好自科基金项目基础申报工作,邀请专家开展4轮项目评议和论证。以成果为导向,加强现有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凝聚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技术鉴定,培育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培育、转化力度,鼓励和引导老师重点申报发明专利,指导帮助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工作,全年各类知识产权申获数量和质量皆创历史新高。获批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三)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学校与无锡市滨湖区科技局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在校内共建设立无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滨湖分中心,依托中心对学校技术服务项目提供成果推广与合同认证服务,为滨湖区企业技术合同认证与登记提供服务。全面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横向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题管理与经费管理流程,扩大项目负责人的科研自主权。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签署横向“五技”服务合同超233项。主动跟进院系重大项目,配合项目组高效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技术研发和改造项目,三个千万级研究所完成科研到账2789万元。

(四)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提升校企合作能力

与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签订第三轮校地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高邮市人民政府、无锡市梁溪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金星街道校地合作,举办成果推介会、技术服务10多场;为专业教师开展技术服务牵线搭桥,申获15项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指导项目;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2021年新建百度人工智能、比亚迪行云新能等2个产业学院,并扎实推进现有西门子、新大陆、施耐德、富纳、新华三等七个产业学院的管理制度建设,从技术研发与服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训练与职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年净增校企合作项目44项,行企参与学校办学投入教学资源、设备等价值合计5176万元。

二、项目成效

(一)促进了师生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2021年,依托本项目建设,学校科技工作在重大项目、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团队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年纵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到账总经费达4042万元。一是纵向科研成果取得新成效,获批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17项、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4项、其他市厅级课题29项,纵向课题到账资金87.9万元、各类科研和创新团队项目申获无锡市财政奖补资金450万元,申获中国仪器仪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突破,完成中小微企业智能技改示范中心管理和运行机构组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01家次,全年完成横向“五技”项目195项,到账资金3215万元;三是技术交易与知识产权再创新高,实现专利技术转化10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214.5万元;为405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合同认证登记166亿元,实现企业免税1.3亿元;师生申请专利1005项(其中发明127项),授权957项(其中发明53项),知识产权各项指标实现历史最好成绩,专利有效量居全国高职院校首位,学校获评无锡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摇篮奖。

(二)构建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建七大产业学院探索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构建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申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三)申获了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苏锡常都市圈工业物联网公共实训基地。服务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成苏锡常都市圈工匠培育中心、技术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工程服务中心,对于无锡市加快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产业硬实力、建设产业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