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08 浏览量: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暑期实践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理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院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的统一发展,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走进革命老区,听革命先辈后人讲述红色故事

安徽省怀宁县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先生的故乡。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很多人开始关注到怀宁县,并来这里祭奠先烈、致敬英雄。近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组成“星火寻初实践团”,前往安徽省怀宁县,通过参观旧址、对话先辈后人等形式深入了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11111111111.jpg

星火寻初实践团拜访了陈独秀先生的孙女陈长璞女士,从陈长璞女士的讲述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怀宁陈氏家族的革命历史,以及陈延年、陈乔年青年时期的小故事。陈长璞说,祖父陈独秀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将革命视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一生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奋斗着。据陈长璞先生所言,虽然当时怀宁陈氏家境殷实,亦有着正派严格的家风,从上至下每个人都勤恳节俭,延乔二兄弟更是喜欢与家中工人打成一气,一有工夫就去帮忙做工,很是融洽。

1658539824156786_1658482550000coverWaterMark.jpg

“毋轻涓涓水,积之江河盈。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 在讲述完先辈的故事后,陈长璞也为星火寻初实践团题字,这是陈独秀先生于《告少年》中所写的诗句,陈独秀先生认为青年之于社会:“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团队成员说。

 走进农村基层,乡村旧貌换新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必将是二十大重点擘画的国计民生大事。为深入了解新时代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为二十大建言献策,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于七月中旬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多名师生冒着炎炎酷暑,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主题为“夯乡村振兴基石,迎‘二十大’盛会”的乡村调研,了解农村种植业发展状态,为农民增产增收助力献计,用智慧和汗水为家乡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湖南省衡东县南湾乡桃源村,震耳欲聋的蝉鸣在山里回响。在这里调研的陈泽同学发现,山上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桃树,比拳头还大的桃子缀满枝头、长势喜人。据了解,几年前这还是一个典型的道路不通畅、信息闭塞、发展落后的贫困村。在桃源村广大党员和桃农的努力下,顺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今桃源村旧貌换新颜,全村凭借地域优势种植桃树,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致富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子陈泽于湖南省衡东县南湾乡桃源村调研桃子丰收情况.jpg

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桃源村是著名的“阳山水蜜桃”核心种植区之一,而前寺舍是桃源村下辖的自然村。赵癸萍老师调研发现,该村以水蜜桃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桃人均收入可达三万多一年。此外,该村是北宋儒家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乡,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要素,弘扬廉洁文化、姓氏文化和传统家规家训,挖掘乡愁记忆,走产业经济、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致富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等诸多称号,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生动体现,更是全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无锡职院教师在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前寺舍调研桃农收入情况.jpg 

在这次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中,青年学子们深入思考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为“美丽乡愁”变成“美丽乡村”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

弘扬“香包”文化,继承“非遗”基因

为了积极倡导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提高民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的市场热度,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中去。7月11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遗’丝香包,辟芷秋兰”实践小队前往“香包特色”小康乡村——徐州市马庄村开展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中,他们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和香包特色产业历史,关心当地手工艺人的生活情况,亲自学习制作特色香包,在当地和自己的家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徐州香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徐州香包也有许多艺术特色,它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随着时代的发展,香包的内容主题也在改变,逐渐出现了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的香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成员在学习制作香包.png

香包制作流程主要为配制中草药将18种中草药研磨混合、刺绣图案、下板型、添加中草药与PP棉、手工缝制、缝锁边缘、添加中国结等饰品、包装等,一系列制作工艺复杂且精致。

团队成员和王秀英奶奶的合影.png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民俗逐渐从当今生活中淡出,香包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欢迎和重视。在机器缝制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的现代社会,掌握传统香包制作技能的艺人日渐稀少,徐州香包缺少手艺传承人,群众的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在在参观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香包历史和制作工艺,队员们亲自学习制作香包,他们也们切身体会到手艺人的辛劳和香包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