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举措打造“年味”十足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2-02-1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春节期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服务热线一直没有“打烊”。“同学们随时可以找我谈谈心、唠唠嗑。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新年里最大的心愿。”该校心理辅导员李文超表示,假期不是思政教育的“空白期”,而是“关键期”。假期期间,学校持续推进思政育人,多举措打造“年味”十足的思政大课堂,努力让思政教育既“活”且“火”,让青年大学生有“获”。

在“人情味”里传递正能量

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寒假前,扬工院充分挖掘节日文化资源,通过布置“为家人做一顿年夜饭”“为邻里做一次志愿服务”等充满“人情味”的寒假作业,着力弘扬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化工学院学生自发开展了义务帮助家乡“空巢老人”扫尘、贴春联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真情和温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扫尘、贴春联是过年的开心事,但也是一些空巢老人的烦心事。“像我们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由于疫情,逢年过节也没有办法回来,很多爷爷奶奶都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他们有些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我就想着顺手帮他们打扫打扫卫生,把春联贴了,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一丝暖意和温情。”化工学院的赵宇航笑着说道。

赵宇航是化工学院的一名学生干部,他将贴春联的照片随手发在了学生会的群中,分享着新年将至的气息。没想到,其他同学觉得很有意义,纷纷加入其中,也主动帮助左邻右里的老人门扫起了尘,贴起了春联。

在“中国红”里补足“精神钙”

假期刚开始,扬工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们就为备好新学期的思政课忙活了起来。在“三说三品三磨”活动现场,老师们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如何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除了利用假期磨好课堂功夫外,思政课教师们还积极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90后思政课教师石锋是该校“网络教育名师”,春节期间他和“网咖”老师们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党史上的今天”“答青年问”等品牌栏目,补足了学生的“精神之钙”。

扬工院还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学唱家乡红色歌曲,打卡家乡红色教育基地,寻访家乡老兵等形式,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同时结合北京冬奥会、女子足球亚洲杯夺冠等社会热点,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智能制造学院的同学们在各自家乡的“网红”打卡地共唱冬奥主题曲《一起向未来》,助力北京冬奥会,祝愿奥运健儿们为祖国争光添彩。艺术设计学院组建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云支教,迎冬奥”实践活动,利用“两微一端”记录志愿服务过程,为弘扬和践行奥运精神贡献力量。

在“泥土地”里锻炼真本领

春节期间,扬工院通过引导学生在充分保障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各类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创造的活动,让体验和实践过程更接地气,更生动有趣,也更富有教育意义。同学们纷纷化身直播带货员、政策宣讲员、社会调研员,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青年责任和担当。

商学院19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朱雯来自江苏宿迁,村里外出务工返乡的人比较多,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压力很大,于是她主动请缨成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志愿者。“确实比较辛苦,但是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让乡亲们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幸福年,一切都是值得的。”朱雯同学欣然说道。

就读于电商直播专业的朱澄玉,在寒假期间参与了盐城市残联主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承办的“盐之优物,e同助残”活动。“拥有能担当的宽肩膀、能成事的真本领才能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看着手工刺绣、手工编制竹篮、生态种植蔬菜等商品在直播期间里大卖,虽然是作为技术支持人员参与这次活动,而不是作为主播出现在屏幕前,朱澄玉同学还是感到非常自豪。和朱澄玉同学一样,来自电商直播专业的同学们在假期里纷纷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直播新技术让家乡年货成“爆款”,带动家乡百姓增收。

扬工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表示,思政育人不掉线、青年学子成长不断线,久久为功必有回响。构建思政大课堂要从细微处入手,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所有环节都能彰显思政味道。(马俊)

(责编:张妍、吴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