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交相辉映


发布时间:2021-12-2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0日08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课程思政不断创新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的思政体系构建,从学生成长到学生成才的思政价值引领,从教学内涵到教育生态的课程思政建设,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大学之道。

全面部署

课程与思政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立足“农林类、地方性、职业类”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具备“知农、爱农、兴农”品格素养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明确提出“让课程与思政相得益彰”的改革理念,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学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联合组建混编师资队伍,融入“三新”技术,对接技能操作标准和岗位规范开展教学,有节奏、有步骤地推进课程思政理念、目标、方法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

为更好地整体把握、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找准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学校要求马克思学院与各二级学院、基础部对接,选派优秀思政课教师到各院、部与相关教师紧密合作,进行课程思政业务指导,不仅有力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有效推动了课程育人水平的迅速提高,实现了“1+1>2”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制订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及相关管理制度,指导、评价和监督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科学设置教学评价及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与激励机制。

多维发力

全课与全员统筹推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学校通过修订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平台等方法,多维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更加深厚的土壤,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基于办学定位及专业实际,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标准。在专业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托校内校外两个平台、线上线下多维途径,将“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匠心精神”“耕读文化”“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同时推进“教创研赛四结合”教学改革,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创新仪式共鸣法,激发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农耕体验法,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意识;专题研讨法,培养学生务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项目训练+创业大赛+承包经营+创办实体”四维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学农、兴农职业信仰。

此外,打造“课内课外”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利用丰富的企业资源,开展“技能工匠进校园”等特色项目,让学生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办到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让弘扬劳动精神、坚守“三农”情怀、助力乡村振兴等课程思政教育外化于行。

在这里感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鲜活的体验,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筋骨、有温度、有活力。

巧妙融合

传道与授业交相辉映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融”字。学校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核,并将其融入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中,让传道与授业交相辉映。

截至2021年7月,学校已立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两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鱼类增养殖技术”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育人原则,将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的考核内容,同鱼类繁殖生产典型工作任务相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关爱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另一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仪器分析”紧紧围绕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技能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方向、以精准育人为目标、以“三全育人”为重点,将食以安为先的理念、检验检测工匠精神、科学严谨实验态度等融入到课程中,有力促进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今年,学校成功主办了全国职业教育农林牧渔专业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承办了全省现代农业行指机构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

放眼今天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已经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生动实践,不仅让课堂鲜活起来,让思想鲜活起来,更让教育鲜活起来,让新时代“大学之道”鲜活起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