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标准不降 按需导学 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量: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把高职扩招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针对扩招生源教育教学,我院坚持“标准不降、按需导学、因材施教”,推动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高职扩招教学管理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机电模式”。

一、对接区域经济设置招生专业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河北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河北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1个专业,形成了机械、电气类品牌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工科为主、文管兼备”的办学格局。

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10个专业设为高职扩招专业。周密制定招生考试录取办法,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于2019年8月和10月完成了两批扩招生源的招生与录取工作。录取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四类人群共482人。

二、满足多元化需求创新人才培养

(一)建立咨询与指导体系,明确目标

面对多元化的生源,学院各专业组建了由专业骨干教师、专属辅导员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服务团队,搭建了课程选修指导与职业岗位咨询信息平台,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专属为扩招生源学生服务。教学服务团队对学生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深入调研,形成学情分析报告,指导学生更加合理地进行课程选择和岗位发展规划,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潜质,实施扬长教育,同时补齐短板,保证高质量完成学业。

(二)建构“菜单式”课程体系,按需导学

学院开发了“菜单式”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菜单,学生在获得多元、个性发展的同时,人格得到培养,智能得到平衡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具体产生、运行的流程为:教师根据岗位需求调研报告、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扩招学员学情分析报告申报课程,系部对申报课程进行评议、推荐,广泛采纳学生、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后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菜品”制作做到有方案、有教案、有资源、有展示,学生按自主、自愿、自由原则,选择适合“菜品”。系部根据“菜单”确定上课方式,学院跟踪监控指导课程实施,掌握选择“菜品”学生的变化情况,以及时调整课程“菜单”。“主厨”由本校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担任,选课学生要求达到一定数量方可开课。学生按照自身发展需要,从课程“菜单”选择“对口味”的课程,按照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专业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所学课程与从业岗位的对接。以学习内容“个性定制”替代学院统一“安排”教学内容,以差别化的教学安排满足个性化的深造需求。

image.png

扩招学生选课流程


    (三)夯实精准教学,标准不降

学院确立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着力夯实教育教学工作,不断丰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质量优先的理念深深地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广大教师树立全新的质量观,把提升学生的课堂所得作为评判一门课程优劣的重要标准。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在“菜单式”的课程体系中我们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课(退役军人可以免修)、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同时融入党史国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美育、职业素养等作为选修课。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设定了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各专业设置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在个性灵活的基础上,保障人才培养标准不降。例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4门专业基础课,PLC应用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6门专业核心课,电气CAD、CPLD/FPGA应用与实践、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系统调试运行等42门专业拓展(选修)课,供学生根据个人所需进行选择。

(四)丰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学院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统一性与灵活性的融合,注重共性与个性共存,尊重学生在年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从业经历、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实际差异,精准推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分类组织校内外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生源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精准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授课方式,丰富选修课程资源,构建“菜单式、模块化、学分制、开放型”的精准课程体系,让学生有分级选择的权利,满足他们技能提升的要求或者文化知识提高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教师线上、线下同步有效精准教学,精准开展进行个性化辅导,保证学生多形式学习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最终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五)依托信息平台,高效管理

学院根据高职扩招人员学习方式多样的特点,总结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经验,采购了高职扩招人员学习平台,专门应用于扩招人员教育教学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wps2.png 

学院高职扩招人员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扩招人员学习平台与我院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打通,实现课程集中面授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远程直播视频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并配置相应的考试考核方法,实现教学时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空间化。实行学分制管理。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授课,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APP进行学生签到、主题讨论、测验、问卷、评分、分组任务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实现选课和自主在线学习,也可以参与直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元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屏障,完全符合高职扩招人员的教学特点。同时学院也能够利用平台对学生个体学习数据、课程教学实施数据、学生面授互动教学数据等进行过程性监控。

(六)多元教学评价,支持学分置换

我院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技能的掌握要求,精准进行教学评价,允许学生多标准途径毕业。采用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文化成绩考核与技能测试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增加教学过程进阶“分层过关”的考核方式,适当增加考核的次数和频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活力,最终顺利毕业,同时也能保证高职扩招后的教学质量。

结合不同的学生需求,精准推广“1+X”证书制度,推进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的相互衔接,制定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的标准与方法,对于在工作中已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有工作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的,经学院认定后可以折算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分,实现对学习者已有学习成果的认可,保障扩招生源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提升培养质量,扩大教学考核评价的范围。

(七)设置弹性学制,求学就业灵活调配

学院精准设计学制,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制,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及意愿选择35年毕业。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学习节奏来合理安排校内外学习生活,从而真正把学习和自身实际条件对接,真正把学习和自身就业结合,分阶段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推行“一人多课”和“一课多人”,建立了学分制为特征的教学运行体系,以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主要标准的学分制运行机制,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多措并举强化保障机制

为切实推动高职扩招生源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实现创新发展,学院多措并举,不断强化高职扩招教学工作保障机制。在经费保障上,学院划拨专项资金保障扩招生源的培养质量。在师资保障上,针对扩招后教育教学新要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打造能够胜任面向不同生源实施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在资源保障上,全天开放教学场所和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用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机制保障上,支持教师针对高职扩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创新模式、改革方法与手段,研究解决教学组织运行、课程结构内容、学生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扩招生源对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适应和解决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的能力。

高职扩招百万是国家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我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咨询与指导体系,建构“菜单式”课程体系,依托信息平台,夯实精准教学,强化内部管理,顺利推进高职扩招生源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形成特色。学院将紧跟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对扩招生源的培养工作,从系统内外各环节入手,走“有质量的扩招”之路,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