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高职扩招工作
发布时间:2020-06-09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宁夏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专项考试招生考生第二次报名的通知》文件精神,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超计划258%完成了教育厅下达我院高职扩招任务。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扩招实效性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高职扩招工作,将扩招工作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惠民措施。针对第一轮高职扩招宣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扩招工作,制定了《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拿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纺织专业、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护理骨干专业、自治区高水平学前教育专业等5个优质专业参加扩招。
(一)扩大招生的宣传面
认真宣传自治区高职扩招政策。通过电视台、招生简章、微信群、面对面等宣传方式,向考生解读好扩招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二)扎实推进“五类人群”对接宣传
学院招生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中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单位。共走访了12个市(县)40多家单位,将高职扩招信息传达到每一个需要学历提升的学员脑海中。针对青铜峡市委组织部对“农村两委”培训需求,积极上门对接,通过扩招方式满足了乡村基层干部学历提升的要求。康复与护理系与各大医院、诊所、药店等对接,现代纺织专业与宁夏恒丰纺织集团对接,电子商务专业与退役军人对接,学前教育专业与区内各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对接,旅游管理专业与青铜峡市黄河大峡谷旅游有限公司公司对接,将各个专业的高职扩招招生计划落到实处。
(三)严格执行自治区教育厅扩招政策
针对“五类人群”考生特点,严格人才选拔标准,严肃考试招生工作纪律。对报考我院的463名学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和文化课测试,共录取439人。录取人数位列自治区高职院校第一名。学院积极主动的招生方式及成效,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充分肯定,督察组关于学院高职扩招工作的报道登上了今日头条。
二、精准分类管理,全力做好扩招教学顶层设计
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扩招教育教学工作“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学院认真制定《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方案》,强化顶层设计,分步精准实施。
(一)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及实践过程。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大力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程,做到有标准、有考核、有成绩、有学分。建立健全系统化“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推动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确保“教好”“学好”“管好”。
(二)开展学情分析,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现有现代纺织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护理共五个扩招专业。各专业通过走访企业、座谈访谈等形式,了解不同生源的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如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主要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为主,年龄差距大,纺织实践经验丰富,但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电子商务专业主要以复转军人为主,年龄在22岁左右,文化层次一般都是高中层次,但信息应用能力较差;旅游管理专业以村级“两委干部”为主,中年人居多,管理经验丰富,但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学前教育、护理两个专业主要以近两年毕业的中职学生为主,整体层次较高,迫切需要提升学历。根据以上情况,各系及相关专业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广泛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结合实际,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度、考核方式和毕业要求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分类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坚持分类管理,实施弹性学制
根据5个专业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护理、学前专业以在校脱产学习为主。提供在校学习和生活各项条件,按全日制在校生模式组织教学,单独编班,统一管理。现代纺织专业设立“企业学区——送教上门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行校企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两员”培养模式,与恒丰纺织共同为扩招的现代纺织专业学生上门集中授课或组织技能训练,根据岗位编班分组,授课时间与企业共同协商,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及行政管理方向采用“工学交替——节假日集中教学模式”。利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职工及“农村两委”冬季长假或周末集中授课,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送教上门。通过工作实践锻炼,立足岗位技能提升。实施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及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传授基础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与思想价值引领并重,强化不同群体学员的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提高扩招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标准不降,保障教学质量
遵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严格落实《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方案》,在保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提供三种教学模式,满足五种类型生源学习需求,强化三种管理,确保课程不少、学时不减、标准不降、质量不低。第一强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必须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顶岗实习总时间不少于6个月。将学员在实际岗位工作质量纳入实践环节,折算成相应学时学分。第二创新考核评价。实行企业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参加理论课程教学时数,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更要把学生在完成模拟岗位、真实岗位任务、项目中的质量以及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学员学习期间获得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先进荣誉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成果,将严格进行审核认定并折算成相应学时学分。第三严格毕业标准。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教育部规定的2500学时,获得140学分及以上,方可毕业。坚决杜绝类似“清考”的行为,不降低毕业标准。
(五)打造适应扩招要求教师队伍,严格落实教学组织
主动作为,针对扩招新需求和新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教师数量不足、不适应新生源及教学组织新形式的问题。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了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对于工学交替的现代纺织技术、旅游管理、农村“两委班”的学生,一是校企协同育人,安排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作为企业带班教师抓平时上课的过程性管理,学院带班教师抓课程安排、教学资料收集及学籍管理。二是发挥双导师机制。专业课程由企业导师承担,基础课程由学院承担,既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问题,又强化了员工的专业岗位技能。三是学训结合。学生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从事生产实践,极大的提升了学员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融合,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再提高,理论基础的再融合,理实一体理解的再升华。四是优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积极与企业生产对接,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将平时的设备操作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衔接,通过设计实践性课程项目与设备操作相统一,既解决了实践课程的完成度,又极大提高了学院的实践操作能力。五是严格学分管理。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我院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三家开展学分银行,探索将非学历教育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与课程进行一定学分的转换。六是发挥企业教育情怀。为鼓励员工的学历、技能再提升,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但对报考大专的员工,持续三年每月有300元的学历提升补助,每次上课企业拿出1小时的上班时间,学员拿出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共同完成教学,此机制深得学员认可,提高了教学的到课率和教学的质量。对于全日制学习的学前教育、护理专业学生,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学院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任课教师。
三、严格落实教学组织,扎实推进人才培养
11月2日上午,学院在图书馆隆重举行了2019年高职扩招新生入学开学典礼。来自企业、退役军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构成的387名扩招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吴忠市教育局、青铜峡市委以及吴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宁夏恒丰纺织集团的领导、学院领导班子全部成员出席了开学典礼。学院召开扩招专业学生任课教师会议,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学院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扩招学生任课教师。
目前扩招学生教学一切正常。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两员”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