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五项坚持”,建设“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2020-03-20 浏览量: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保定电院)始终坚持“效果与成果并重、集中与分散互补、设计与应变兼顾、通用与专用结合、显性与隐性同建”,创新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一、坚持效果与成果并重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效果是首要目标。保定电院坚持保证人才培养效果的同时,重视固化课程思政成果。电气工程系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分成三个等级,并分别作出相应要求——初级成果是“可视化”的课程思政素材、实例等,可以融入到教案、教学PPT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编写、并不断丰富;中级成果是有一定质量水平的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微课、动画,或者专门的“可视化”图文素材汇编等,要求党员、骨干教师带头制作,并以课程组为单位不断积累;更高等级的成果是论文、经验、案例等,根据具体工作开展情况由系部负责协调落实。

仅在今年“停课不停学”第一周内,电气工程系制作了6个精致的课程思政视频并向同学们进行了“直播”。使用老师自己制作的素材,同学关注度高、反响强烈、认同度深,其他教师还可以借鉴引用,也更加激发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制作素材的热情。

二、坚持集中与分散互补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电气工程系作为专业教学系部,在思政教育进“课程”方式上,既坚持每一门课、每一堂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分散落实方式,又坚持开设课程思政元素的选修课、讲座等集中方式。相继开发了《电学早期发展史》、《新中国电力发展简史》、《反窃电》、《电力法简介》、《辩证法入门》、《发现电磁定律》、《电力安全事故警示案例》、《企业文化与管理》、《职场文化与职业规划》等与专业及后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小课程”,供同学们选修,或者线上、线下开展专题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同学综合素养。通过集中与分散的互补,既保证了“课程思政”“全覆盖,又拓展了教育内容,提升了教育效果。

三、坚持设计与应变兼顾

根据学院党委制定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规划,电气工程系制定了部门“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各专业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对“思政”教育均作了明确要求,教师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时,要提前作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学院到系部、到专业、再到课程,坚持层层做好规划设计,保证了有条不紊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尊重教师,完全认同教师灵活多样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系部要求教师结合专业、以及个人“特质”,根据“事、时、势”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即兴发挥,激发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进一步要求教师重视总结、提炼本人的“应变”案例,从而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素材。

四、坚持通用与专用结合

学院课程绝大部分与“电”相关,经过研讨分析以及从课堂选用情况来看,课程思政素材绝大部分可以在全系范围内通用。基于这种情况,在素材选取和建设上,系部坚持通用与专用结合。先从5门骨干课程入手,汇总课程思政元素表,再由元素表扩展建成通用的课程思政素材库,供全系教师选用。同时鼓励各课程不断建设专用素材,鼓励每位教师制作“个性化”素材,系部将典型、高质量的专用素材也一并纳入到素材库中,从而快速、高效、高质量建成专业素材库。

五、坚持显性与隐性同建

保定电院不断建设课程思政“显性”资源,包括专业素材库、“课程思政”教学实例集、新编教材“课程思政”章节,以及选修课资源,授课计划、教案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等等。除了依靠上述“显性”资源外,注重依靠教师头脑中的“隐性”资源。教师自然而然地联系当下情况、结合专业知识、以热点话题切入、临场即兴发挥,把“课程思政”做活、做细、做实。“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共建共融,让课堂更活跃,让“思政”入脑、入心、入行。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   李明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