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六要诀”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量:

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我和学生上《就业创业》课。线上就业创业怎么上,困扰着我的思想。譬如,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国家或区域那些产业人才需求比较好;学生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了解甚少,对社会和未来产生恐惧;这次真是狼来了,很多高职生确实没有准备好。等等。就业前、上大学、就业或创业,是一个人生链条,必须亲自走上一遭,别人的不能复制,而且学生的人生又不能重来。我的体会是,能对学生思想发挥关键作用的应该是老师们潜心挖掘“课程思政”的一些内容。

一、对学生要亲

就业创业课,在农村老百姓认为就是找工作的课。农民的孩子和其父母,上学为什么,为让孩子有本事、走出农村、改变家庭命运。老师能把对自己孩子的情感投入一部分给予学生,就业创业课就上好了。思考一下你的孩子安排工作自己是一个什么状态,我觉得就体现一个“亲”字,血缘决定的。换成亲侄子就不一样了。上好就业创业课老师就要按照“亲孩子”去备课,但要过滤掉“溺爱”的成份。

二、对课程要缜

缜,缜密。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国家把职业教育明确为一个教育类型。优秀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具有特殊材料制成的,这就需要有特殊本事的老师。如何对待课程、教材、教室,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规划、布局、设计,需要缜密,不能马虎。如,对学生的认识和分类,因材(才)施教,“材”是原料、“才”是毛坯,通过课程的复杂加工过程完成人才的塑造。再如,“三教改革”的核心是老师,实际上应该是“新三教”即课程、教材、教室,缺一不可。老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客体。打造一门高质量的课程,就是要推进很多教学元素的自我蜕变,缜密的工作态度很重要。

三、讲就业要浅

现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课本内容同质化很严重,对应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如果课程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合学生的口味,他就会给你撂挑子,老师就没有办法,因为你不能扔挑子。咋办呢?向课堂里添加调味剂。如,内容浅一些,因为老师不是给与学生能看到的工作或实惠的求职信息,深奥的内容对他们意义不大。职业知识要联系职业岗位,最好让学生能感受到。课堂要有作业,及时对应典型工作任务,最好一人一题,尽量课堂解决,不要多占学生的时间等。假设学生知道老师给不了他工作,光讲虚的他就反感,特别是你的成功经历、工作成就他们更反感。

四、讲创业要实

创新创业,是今天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不是口号,是社会现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别的方面差别大,这方面应该差别不大,就是理解的深度广度不同。大多数学生心里很清楚,毕业就是失业,对创新创业没有信心、更没有勇气。只剩下对命运的抗争,边走边看,饿不死就行。老师讲创业课,应该引导其通过实习、实训活动如何完成与明天、明年、后年的有效、无缝衔接,增加社会实践、参观认知、动手操作的机会。职业素养不是课堂喊出来的,而是老师们、“双师”团队潜移默化带出来的。

五、讲责任要牢

高职就业创业课,教育学生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限于学生年龄、阅历、成长环境不同,责任意识区别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就没有。老师如果自己不会或不能尽心、尽职、尽责,学生会给你捉迷藏,就会走进人才培养的死胡同。学生的责任意识调动不起来,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我接触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也积累一些经验,与学生需要“单打独斗”,有的需要“加小灶”,以攻克大部分学生这个思想上最大的堡垒,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六、帮学生总结

回顾多年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和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课堂总结、周总结、章节总结等很重要。反思、批判、否定,创新型思维模式重构,是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会,学生更应该会。中外历史上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在无数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折磨中爬(站)起来的。教会学生做总结也是硬功夫。老师们可以在课程教学、教改推进、质量诊改过程中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王凤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