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4-10-3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覃川,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授,青岛市政协委员。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独立撰写并发表文章42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4部;先后主持并完成省级研究课题2项,在研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10月在原青岛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成立,2002年4月与原青岛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确定了“品牌办学”战略,确立了“技高品端”人才培养目标,贯彻“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秉持“修能、致用”院训,创立“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弘扬“卓越、唯是、协同、学习”学院精神,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2006年,学院成为28所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1月13日,本刊记者对学院院长覃川进行了采访。

  从“实境耦合”到“学教做合一”

  记者:覃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学院抓住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我们想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覃川:首先,很感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记者能专程来到我院进行采访。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还比较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办学理念的确定、教学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等,都还是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个项目,可以说学院教师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研修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6年,在示范院校建设初期,学院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建了“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实境的课程体系。“实境”就是真实的环境,“耦合”是一种物理名词,简单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良性互动。即将教和训过程较优化地置于真实职业环境,在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社会人才应用系统深度耦合互动中,培养高技能人才。该模式是学院“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的基本表达方式,是院训“修能、致用”核心思想的体现,凸显了学院与社会人才应用系统耦合培养方式和运行管理机制。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确立了“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实境的课程体系—基于实际项目的训教内容—基于行动导向的训教方法—基于等级制度的考核方式”的“五基流程”和“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和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三化标准”,构建了基于实境的课程体系。该体系重构课程、改革课程训教内容、改革课程训教模式,强调校企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实施项目训教,在做中学、做中教,突出实境训教。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管理等专业借鉴德国经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实境课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借鉴荷兰经验,以能力为本位,推行项目教学。仅示范院校建设的3年内,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两专业就连续两年承办教育部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班,向全国61所高职院校同行推广建设成果,向西部高职院校开展培训。

  从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来看,示范院校建设时期是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特征逐渐从普通高等教育中清晰并凸显的时期,强调宏观上的特色,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境耦合”反映了这种模式和特点。当前,学院正在探索“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师的“教”之前,强调“学”字当头,凸显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在其他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学教做合一”要求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强调“教育教学心理化”,要求教育教学活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简而言之,就是要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理念,重新调整教育教学行为,把教育理念、行动回归到学校教育本原性的意义上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上来。这也是学院普遍解决了校企合作育人的观念转变之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种新的探索,一种纵深发展,也是高职教育内涵的一种深化。

  项目引领 示范带动

  记者:您认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对学院而言最重要的作用有哪些?

  覃川: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认为,一是完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教育独特性的认知,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为高职教育发展探索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经验;三是为当时处于资源薄弱境况下的高职院校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四是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在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对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学院通过示范院校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是探索创建了“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实境的课程体系。深化多维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如与海尔集团共建“海尔学院”;与海信集团、青啤集团实施“员工学生联合培养”;与深圳华强集团、烟台万华集团等大企业组建“企业冠名班”等。

  二是提升了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水平。学院依托海尔、海信、青啤、联想等国际化巨型合作企业和境外高职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势,引进和聘请高素质人才,重视顾问、专家、名师团队建设,重视“双师”队伍培养,实施导师制,建立了一支由专兼职专业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辅导员等组成的导师团队。

  三是建成了内外结合,教、学、做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示范建设,3年内,校内实训基地由9个增加到28个,实训室由58个增加到12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新增82个。截至目前,学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216个,其中省内198个;世界500强甲骨文(青岛)实训基地、微软IT学院以及华信(青岛)实训基地先后落户学院。

  四是着力培养健全人格的技能英才。示范院校建设期间,学校建设了高职学生“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平台,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实施“学生院长助理制”,建立大学生校务管理委员会、大学生权益委员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校园管理;建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山东省高校设立的首个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成立“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发展中心”,将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改为“入职教育”,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形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五级网络体系。

  五是深化了海内外和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示范院校建设期间,学院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成立海外职业教育实训研发中心,组建了由25位国外专家和15位国内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主办两届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推进了高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国际化改革。目前,学院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64所院校(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成立6个海外校友会,建立8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地区)的5所院校开展专业共建和课程互换,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职教经验与课程标准,将荷兰“能力本位”本土化后的课程体系在全国几十所高职院校中推广,等等。

  记者:学院2009年通过验收,至今已经有4年多时间,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覃川:首先,学院积极为企业技术开发和生产提供高技能人才。学院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布局。建成蓝色经济、服务外包等6个特色专业群,机电一体化等9个国家重点专业、旅游管理等11个省级特色专业;成立驻青高校首个“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在服务外包企业就业1215人;成立“蓝色工程学院”,获省、市政府资金支持建设“青岛市蓝色经济综合实训基地”。建成数控技术、物联网、软件技术等7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青岛市服务外包实训基地、青岛技术博物馆、青岛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先后落户。

  其次,为行业企业、社会提供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为188家企业和机构培训员工3万余名,1.6万人考取各级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还积极开展中等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为主的师训干训,等等。同时,学院组成研发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如以杨欣高级工程师为主的团队结合训教实践研发的“一种适用于变频技术的波轮洗衣机”等5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2项应用于海尔家电产品。

  再次,发挥优势资源,不断拓展服务社会空间。牵头组建“高职院校对口合作联盟”,促进地区间高职教育合作办学;示范校建设期间,与黄岛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训、实施心理援助计划以及志愿服务方面开展合作;在青岛成立首个“大学生创城志愿服务团”,挂牌建立180个志愿服务基地;学院图书馆、实训和文化设施向开发区市民全面开放;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将创业教育列入公共选修课,利用设在校内的青岛创业大学高校教学点,开展四级创业培训,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36家,年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带动大学生就业193人。

  院长的职业教育梦

  记者:我记得2012年,您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引发很多媒体关注,多家媒体以《青职院长致辞潮爆毕业典礼》为题进行了报道。我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您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有一种义务叫责任》、《爱,永不毕业!》等讲话都让学生深受触动。在和您的交流中,您儒雅谦和的为人、渊博的学识、对工作由衷的热爱,也让我受益颇多!您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型院长,您的职业教育梦想是什么,对职业教育有哪些憧憬或期待?

  覃川:我热爱教育,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我也有幸一直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从教学岗位到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再到学院的领导岗位。2006年调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正赶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3年的示范院校建设,学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也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和挑战期完成了一位高职教育者的真正入职。

  我的职业教育梦想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认为,教育的基本含义是让受教育者成为诚实守信的公民,成为具有责任感的公民,成为处事得当的公民。通俗来讲,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在完整意义上,教育包括了“育人”和“育才”“,育人”是核心“,育才”是补充,两者有效结合即是马克思所说的“全人教育”。在原发的意义上,我认为,高职教育是当然的“全人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对职业教育的憧憬:一是在社会认知度上,我希望家长能乐于送孩子进入高职学习,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再是“差生”的代名词;二是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希望学校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合作学生院长助理参加院长办公会学院小强家电维修社的同学每周四都到社区为居民义务维修电器,此项活动已持续了7年伙伴,校企合作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三是职业教育成为真正的类型教育,高职可以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四是搭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纵向上,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接轨,形成职业教育自身系统的发展体系,横向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打通通道,各类教育能够实现学分互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选择并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

  记者:您认为高职教育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您对当前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覃川: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老百姓们也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人才市场的重视。高职院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进步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我认为,目前,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的问题。高职的专业设置不能简单地去和岗位进行对接,不能仅凭企业现有岗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这样很可能使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的独立自主性,成为企业的附庸。同时,高职教育既要体现它的“类型性”,也应体现出“高等性”,要与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区别。

  我建议,一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基本素养;二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搭建一个长期有效的信息沟通的平台,使企业和院校之间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明确双方的需求和责任,促进企业主动和院校合作,共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三是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持续开展,希望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按照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做起,从唤醒教师课程意识的自觉做起,渐进式地、螺旋式地做实,而不是钟摆式地、运动式的造势,真正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采访,诚挚祝愿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越办越好!(本刊记者 李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