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周建松:永创永续金融黄埔


发布时间:2014-05-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周建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1981年起从事金融教育工作,1993年起先后任浙江银行学校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任院长,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第二届黄炎培杰出校长。

  记者:周书记您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06年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以优异成绩圆满通过示范验收。今年更是以38年办学培养出5000位银行行长的金融黄埔的赞誉闻名全国,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支撑学校取得了如此卓越成就呢?

  周建松:学校始建于1975年,多年的办学实践,我们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即致力于办高品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所谓高品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让社会、学生、家长感到,这所学校是一所不一样的高等职业院校。她能够让学生具有更高的能力品质,而且就业质量高一个层次,毕业后生活品质高一个档次。

  教育部近几年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就要把“人民满意”具体化,学生满意、教师幸福才是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标志,这是我们十几年来办学的追求。所以我们把办学宗旨定义为: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

  从学生方面来说,2002年,我们就提出了“三关工作体系”:即坚持“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在示范学校建设中,我们又设立了5月23日爱节日,取”5•23¬——我爱生”的谐音。爱生节是一个载体、一个理念,实际上是倡导全体的教职员工,包括动员我们的广大校友来关心学生。2008年创立爱生节以后,5年多的时间,爱生节每年有大量活动,生动的实践。这一天,我们所有的老师、干部都要走向学生寝室,走向班级,关爱、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随时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师,随时有班会、沟通会。2009年‘我们又把爱生节深化,将每年下半年的11月23日定为深化爱生节,推出一些为学生办实事的项目。两个爱生节相互配合,上半年“5•23”召开面向行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型招聘会,下半年“11•23”召开毕业班的综合招聘会。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千日成长工程”。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制三年,大学1000天,我们设计这个千日成长工程就是希望学生千日成长,日日成长。中央[2004]16号文件讲,高等学校加强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强调要全程育人,我们千日成长工程就是创造学生从进入校门以后,就怎么样更好的成长发展,怎么样规划人生,以推动高校全校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

  我们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三关工作体系”到“爱生节”再到“千日成长工程”,一步步深化、提高,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正是有了我们对学生的关爱,才有了校友对学校的回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友会被浙江省民政厅评定为4A级社团。我们动员校友的力量,来关心学生、鼓舞学生成长进步,逐步形成了一种校友与学校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在校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于教师,我们有很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程,比如,教授工程、博士工程等。尤其是青年教师,我们更是重视,曾经提出一个“135791”计划:一年熟练岗位、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尖子、七年担当重岗、九年成就事业、一生幸福安康。今后我们还要实行教师千万培养工程,真正让教师体验到幸福,努力建设幸福金院。

  记者: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您学校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其他院校共享、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呢?

  周建松:体会有很多,我想谈一下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的专业建设,学校有没有特色,关键看专业建设如何进行。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关键落脚点还是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我们有一套的思路和理念。

  首先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学校要办多少专业,为什么办这些专业,校领导班子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整体规划,并不断更新。我们现在是以金融为核心的航空型专业结构。金融学院首先要办好金融专业,以金融专业为核心,这类专业占30%左右。然后,跟金融机密相关的,支撑金融的专业我们选择了财会和商贸类专业,约占50%左右。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要有点科学、信息、人文素养,所以我们适当的要办一点这方面的专业,这类专业大约占20%左右。这样一个结构就像一个飞机,金融专业是“飞机头”,财会、商贸专业是“飞机舱”,信息技术类、人文艺术类专业就是“飞机的两个翅膀”,三者组成一体,飞向苍穹。这期间有一个整体的设计,不是社会上什么热,我们就开办什么专业,而是围绕办学方向,围绕核心专业,围绕社会需求设计专业。  

  在课程进程上面,我们也有一个整体推进措施,我将它总结成三句话:一年级金院学子、打好基础,二年级系部学友、强化专业,三年级行业学徒、灵活实施。这样一个三年教学管理的推进模式,具体到每一个专业怎么做?我们总结为一个“六业贯通”:办好专业、强化职业、注重学业、重视就业、鼓励创业、成就事业。专业是龙头,一个学校一定要注重专业建设:而职业院校的特色也是职业,因为我们是培养职业化的专业人才,要强化职业;学生应以学为主,所以我们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我们注重行业学徒的灵活实习。对接高等教育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按照分类指导原则,鼓励学生创业,我们在全校普及专业知识的同时,有重点地推进以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机会、创此环境、创业条件等为主的创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我们创造条件,使部分有创业意愿与条件的学生兼顾学业的同时能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成就事业方面,我们建立有利于学生在岗位上成长成才的交互平台,完善信息系统,注重学校品牌建设,包括加强校友会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为毕业生在岗位上良好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记者:那么对于“后示范校建设”,您又有何新的设想呢?

  周建松: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我们今后的建设,依然围绕品质建设,并努力实现更高品质。所谓更高品质就是抓内涵建设,我们现在及今后就是要抓“八个学校”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先进学校、以生为本榜样学校、尊师重教模范学校、改革创新先行学校、素质教育领先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和谐建设典范学校、社会责任引领学校。

  内涵建设先进学校:我们制定了各项事业的内涵建设指标,要求各项工作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等。

  以生为本榜样学校:学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我们的“三关工作体系”、“爱生节”、“千日成长工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

  尊师重教模范学校:我的理解是这样,学校有丙个主体——教师和学生。首先是要关心学生,同时也关心教师。示范校验收之后,我们要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下大功夫,更新教师的知识,优化教师结构,切实关心教师的成长和幸福。我们正在努力实行教师千万培养工程,这其中“千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一个数字,每年除了常规的职工奖金福利以外,学校要拿出至少1 000万,用于教师的激励、奖励、培训、提高。这是一个数字。第二层意思是从程度副词上谈的,意为千万千万要重视。  

  改革创新先行学校:学校在各种制度建设方面,勇于争先。我们学校早在2009年,就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颁发了大学章程,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校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早已退出了学术委员会。这种大学管理制度,我们走在了普通高校的前面。今后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创新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素质教育领先学校:应该说我们从示范建设开始,就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了明理学院、淑女学院、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公民素质教育学院等,这些学院现在开出了大量免费选修模块的课程,意在促进学生素质。走进校园,大家会普遍感觉到学生很有礼貌,我们一路走过去,学生肯定一路“老师好”地问候过来,这也是一个基本的素质。再比如淑女学院,面向在校学生,设计一些特长、素质课,包括插花、养生、化妆等。

  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在高职教育届算是名气比较大的,我们最早提出打造“三维文化”: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现在我们着力打造校友文化,校友文化的影响力巨大无比,怎样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我们学校建设发展服务,促进校友事业跟母校事业的共同发展是我们目前文化建设的重点。当然,作为学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在校生的关注,不是仅仅关心在校的三年的求学时间,还要关注其一生。学生走到哪里.母校都是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校友对母校的反哺才有可能.校友文化的建设才有根基.

  和谐建设典范学校:学校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相互包容、尊重、学习、支持。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校友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一个生态,推动学校的发展。

  社会责任引领学校:学校要厘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这方面积极践行,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最终,让学生有“国家示范名副其实、浙江金院物有所值、人生发展无悔选择”的切身感受。

  记者:对于学校的历史与成就您是如数家珍,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您成竹在胸。那么在学校未来的发展中,有什么阻力吗7

  周建松:从现在来说,学校最大的阻力是与人事制度相联系的办学层次问题。金融业很热,现在有很大很大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学金融或希望从事金融的基层工作,而大银行的人事政策,定的门槛比较高,高职学生进入编制比较困难,大部分学生是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就业。我们曾经走访多家银行,整个行业情况听下来,基本上判断是:你们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很好,上手快、安心工作,但是学历层达不到上级的要求,很难人职和晋级。说白了,水平不错、文凭不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我希望国家发展职业化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我曾对媒体讲过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坚持职业教育方向,始终保持金融特色,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培养更高层次的职业化的专业人才。对于我们这种行业类型的高职来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切实提升办学内涵、逐步提高办学层次,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限制升本是有道理的,因为高职教育办的时间不长,而且我们国家容易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提高办学层次的试点,比如一些优质专业和高水平学校。

  坦率地讲,我认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市办学,像美国的社区学院,主要招本地学生,专业为满足当地劳动市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一类是行业性的,这些学校往往都办在省城,专业比较明显,有老中专深厚基底。我个人认为,对于行业类的高等职业院校,条件突出的可以开展提高层次的办学试点。

  记者:您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谈到,今后再培养总行行长难了,是否因为受制于此呢?  

  周建松: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前面已经说了,现在金融行业的人事制度对学历要求很高,我们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学生到很大的阻力,再发展到总行行很多都只能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在银行工作,那么他们的晋升遇到很大的阻力,再发展到总行行长的机会确实不多,但不要紧,基层工作同样光荣,同样可似做贡献。

  记者:那么您对“金融黄埔”怎么看待呢?学校是否有实力再续“金融黄埔”?周建松:我们要永创永续“金融黄埔”,我们对此非常自信。

  “金融黄埔”,简单的从培养银行行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延续“金融黄埔”的成就,我们二十世纪90年代培养的中专生,现在大约40岁左右,担任县、市支行的中坚力量.这些人经过三五年马上会成为地市的行长、副行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延续“金融黄埔”是没问题的。

  从文化品牌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努力方向不是说要培养多少银行行长.而是要塑造品牌的影响力。要让“金融黄埔”成为一种文化品牌,一方面完成从银行学校向金融学院的过渡。另一方面金融学院要永续的传承。要让社会感觉到学生的优秀品质,品质是办学质量的体现,我们培养的学生,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岗位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我们的校友创新创业业绩显著、廉洁白律操守规范、报恩母校情义深重。我们还要追求数量,让大量的业务精干、职业操守好的金融精英散布于广大金融业,就像特种兵一样,得力、高效。数量和质量的组合,形成文化品牌,我们一样是“金融黄埔”。所以,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永创永续“金融黄埔”。(本刊记者 李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