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读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讯 7月15日,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报告》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四年,本次年报首次全面覆盖包括民办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记录了“十二五”期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轨迹。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介绍,高职教育年度质量报告自2012年首发,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第三方的独立视角,向社会展示高职教育的“三个质量维度”就是投入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投入质量讲办学资源条件,过程质量讲政府引导和校企合作,结果质量讲学生发展和服务贡献。

  “今年的质量报告“三个质量”通过五个部分客观展示,就是报告的五个部分: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面临挑战。这五个部分既有描述,更有数据,还有案例,相互印证、比较反馈,力图成为社会各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视窗。”李进补充道。

  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增幅为94%

  报告对2014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跟踪调查发现,2014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200元。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明显增长。通过对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调查发现,2008—2011届,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比毕业半年后均有明显增长。2011届高职生毕业三年后(2014年)月收入为4812元,比2011届半年后的月收入增长了2330元,增幅为94%。

  三年内自主创业增幅达72.7%

  2014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3.8%,其中85%为机会型创业。近四年以来该比例持续增长,2014届相对于2011届增长了1.6个百分点,增幅达72.7%。

  从更长时间跨度看,2009—2011届的高职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比例持续增长,明显高于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2009—2011届,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比例分别比同届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了2.3倍、1.7倍、2.5倍。

  2014届高职毕业生中91%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91%的2014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且近四年以来这一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吸纳了较多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落实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2014届中有52%的高职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且近四年以来该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农民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相对较大,高职院校该类生源比例上升,学生的资助需要随之增加。

  停撤销专业点数超过61.4%

  2014年,高职院校停招或撤销的专业点数多于新增专业点数,新增专业主要瞄准新产业和新业态,更加关注民生需求。主要停招或撤销了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数5269个,多于新增专业点数2004个,超过61.4%。

  23个省份制定了高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

  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中央财政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激励和引导各地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当年,中央财政共下拨高等职业教育奖补资金约64亿元,面对中央财政改革新政和奖补资金,各地如何落实、管理、使用,更好发挥央财资金绩效,值得关注。

  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份制定了高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河北、河南、甘肃等省份采取“生均标准+绩效奖励”的办法,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但是,近1/3的省份仍然未出台相关政策,已经出台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省份也存在标准偏低、拨付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及时跟上国家要求,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高职质量年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