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实习学生安全


发布时间:2011-01-10 浏览量:

 

实习学生安全管理是实习管理工作最为关键的一环。在专业教育教学师资如此缺乏的大环境下,专业实习管理师资缺口的大小自然不言而喻。学生对社会企业不了解,真正适应企业要求需要一个过程,直接将实习学生交给企业进行管理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
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增强了学生实习的地域流动性,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往往大于需要实习的学生数量,而经济不发达地区恰恰相反。这使得一个学校的实习学生往往遍布多个城市,地理位置分散。学校如果要分派实习管理老师到学生实习的每个企业,就必然有很高的成本支出。同时,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国现有实习管理师资都难以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高成本、高要求、低供给的实习管理师资“市场”严重阻碍了实习管理工作的开展。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开展实习管理工作,既能保障实习学生的安全,又能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笔者认为,学校可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借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为企业发展储备真正的人才,同时也能为学校节省人力财力,保证学生实习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实习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管理实习学生:
1、将企业生产车间安全管理规定运用到实际教学实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学校可将安全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中,并请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一线老员工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安全知识进行修正和补充;学校实训教室、车间的管理规定可以参照企业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规定,从校内实训、实验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
2、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前,学校可联合企业,通过讲座、培训、参观、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企业,企业生存的根基是什么、企业需要怎样的员工等,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机制和方式的认同度;加强学生实习就业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理解学校组织实习的初衷和目的,了解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差别,在思想上和意识上对实习活动产生认同感,用以防范学生到企业后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
3、考察企业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对企业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管理规定等提出合理改进意见。比如学校可建议企业针对实习生执行严格的作息时间,防止学生下班后或晚上离开企业,遭遇交通、打架、勒索打劫等事故。由于不少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诸多学生难以适应实习单位的严格管理和实习环境。当现实与心理预期产生差距时,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或无故离岗,最终引发打架、自杀、失踪等实习事故。
4、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习生管理计划和措施,学校可以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部设立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工作。实习生管理计划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一致;措施应当全面细致,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在工作上、生活上都能感觉到关心,获得成长。应特别提醒企业不能安排实习生从事高危工作。
5、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强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高效通畅的学生实习通报制度,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企业和学校同为社会组成单位,在内部管理上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面。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即是要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管理上的不同,融入企业,真正成为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而安全管理在操作层面实际上是相通的,学校通过借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来完成实习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要获得企业对这项工作的认同,让企业看到这项工作可以带来的实际利益和好处。只有这样,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实习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