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0-11-29 浏览量:
 
淄博职业学院
祝木田  曾照香
 
摘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入手,探索一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业导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1]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2006年7月,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特别强调:“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这在我国还是首次,是制度的创新。我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了“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瞄准人才需求市场;专业锁定市场走势,培养跟踪就业岗位;把握高职发展前沿,树立质量立校观念;突出高技能教学特色和国际型人才培养特点;建立高效运行机制,优化办学效益,争创全国一流职业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人才需求,以工为主,商为特色,工商结合,艺术、外语等人文学科协调发展,建立综合性、国际化、高技能教学型的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目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我院校企合作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校企合作的数量、规模逐年上升,校企合作内容、质量日新月异,为我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校企合作规划,走工学结合之路
      在多年的办学探索中,我院不断拓宽办学领域,制定校企合作中、长期合作规划,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职业体验和顶岗实习,根据社会需求增开专业,千方百计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并发挥应有作用,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技能型人才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许多企业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达到了“求之若渴”的地步,这个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设施不足、教育技术相对落后,学校管理层及教师大都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相对不足,也缺乏准确把握人才市场需求、推荐学生就业的渠道和能力。而校企合作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把市场的短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解决毕业生的出路、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不仅是校方“一方情愿”积极主动找项目,跑企业,还要有企业的主动参与、深度融合,并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顺利推进校企合作进程中的相关工作。为此,学院除了在强化企业合作意识、激发企业参与热情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外,还特别着力在涉及企业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具体项目方面,制订相应措施和办法,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企合作,做到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发挥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导权。同时,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以企业现场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零距离”参与到生产当中,对应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梳理归纳,准确把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方向、重点以及应用程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通过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企业信任,培养符合企业一线岗位要求的“实战”型人才。
      二、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良性发展,学院建立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切实可行的运行办法。
      1.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2002年学院设立了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处,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工作,并协调教务处、资产处、财务处等相关处室依据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各系(院)安排技能实训、企业实习,开设技术创新类选修课,校企合作项目等进行立项备案、过程督导、成果展示、就业咨询指导等具体工作。
      各专业系(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指导工作,规划专业实习方案,合理调配实训资源,创设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聘任兼职教师、共建校内外实训室、接受社会捐赠,安排毕业生实习就业等进行管理。
      教育教学部成立专业教学团队,负责本专业(专业群)的校企合作的具体方案计划制定与实施,外联校企合作项目,安排具体的合作内容并实施。
      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有序开展
      近年来,学院先后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校企合作协议书(指导文本)》、《校企合作考核办法》、《信息产业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企业捐赠教学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15项,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与绩效考核办公室,督察制度制订和落实情况,指导和保证了学院各个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序开展。
      3.任务驱动,注重过程、确保效果
      学院组织学生无论是参加校内全日制专业技能实训、创新教育选修课学习,还是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是课余时间加入创新社团活动,相关管理部门都会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认真设计,明确任务,明确完成的具体时间或日程期限,提出活动内容计划、教育目标和考核办法,做到时间、内容及要求三到位,注重过程,确保任务完成实效性,实行学分、工作量及奖励三兑现,科学激励、稳步推进。学生参加活动,经考评合格给予相应学分,对于技能竞赛、创新成果获奖还会取得一定的奖励学分;授课或指导教师除了按规定核计日常及加班工作量,还会在竞赛获奖后分别取得相应综合工作量和对应级别等次的科研奖励,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晋级中作为考核分值,确保了质量和效果。
      三、实施工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专业教学、技能实训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缺陷,学院与企业通过双向合作、双向兼职、双向保障、双向互补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轻松就业。如富士康科技集团,该集团主要业务为电子代工服务,服务的客户囊括共同设计(JDSM)、共同开发(JDVM)等,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学院与该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成为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2000余名学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相关实习教育、培训课程的场所。该集团将陆续从学院选拔毕业生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并提供各种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毕业生实习期间可参与企业具体项目组,作为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实施。同时,集团将充分利用电子电气工程系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联合进行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并进行产业转化,提高公司生产效率。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商,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2009年2月15日,学院与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Inc)合作成立“淄博职业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正式挂牌。2009年6月18日,我院与淄博联通共建校园呼叫中心,联通公司为学院建设了100个座席的呼叫平台,负责业务来源,对学生进行相关业务、服务规范及操作规范的培训,并派驻工作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学院提供建设场地,将实训引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生到呼叫中心轮流实习,实习学生毕业后,联通公司从中选择优秀者优先聘用。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参与社会实践,是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又一成功范例。该呼叫中心的开通,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参与社会实践,为同学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提升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突破了淄博联通一线营销人员不足的瓶颈,形成规模营销,促进了业务发展,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80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计划在下半年筹拍,由入驻我院信息产业园的英弘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制,这部电视剧制作周期为1年,将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习岗位,包括视频采集、声音合成、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效处理、角色表演等。
      同时,学院还采取了一系列方式,如“订单”式培养,“校企互动式”、 “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举办企业家报告会等,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培养了学生的企业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知名度。
      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不仅包括创新意识、敢于创新的心态、百折不挠的创新意志,更包括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1.构建创新教育实施平台,提供创新教育必备条件
      为了更好地普及学生创新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责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院重点构建了三方面创新教育实施平台:一是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实施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条件。学校通过选拔、培养、锤炼,建立了一支较大规模,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热情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承担创新选修课授课、创新社团活动指导,还经常组织并激情参与创意沙龙、金点子创意论坛。二是创新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学院发挥设备优势,分层次创建了以教师名字和专业名称命名的多个创新工作室,常年服务于创新教育和实践活动。此外,学院还充分挖掘企业资源,培育建设了一批具有浓厚创新氛围的创新教育校外基地,学生只要置身其中,便能体会到“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源泉”。三是创新教育内容载体建设。侧重于三个结合:结合具体的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结合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结合学生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素质。
      2.创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化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进入专业对口企业顶岗实习,是在车间“课堂”师傅“教师”指导下完成专业实习“课程”的学习,教师即便跟班也不直接参与企业“教学”活动。鉴于此,我院在承接合作企业技术外包项目期间,尝试将学生顶岗实习与教师挂职锻炼“合二为一”,师生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展开协同攻关,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其一,学生深入企业技术一线,有机会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充分了解企业的迫切愿望和所学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其二,学生在自己提出的创意被采纳并被允许参与难题破解全程工作时,虽说与教师共同经受失败的心理考验,但更容易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更有效地练就坚强的创新意志;其三,学生顶岗实习,有些课程任务难以完成,如何解决学习与实习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结合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大胆尝试,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将课程内容、企业文化、先进技术、生产工艺相互渗入,让企业技术人员、学院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授课现场将从学校搬进车间,甚至工作岗位上。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学院立足区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技术研发和服务,已成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服务基地,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使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同时,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赢。
 
参考文献
[1](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梁世翔,盛建龙著,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后现代课程观[D].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
[3]李艳. 校企合作:高职课程开发的超越[D].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张恩祥,李春旺,黄标.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EB/OU.http://www.buu.edu.cn/home/05cg/webpage/zccl/ gasolin/38.doc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7]
[7]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教育发展研究》2006/5B
[8]佚名 关于中等职教育校企结合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工程网,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祝木田,男,副教授,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技术应用研究。
 曾照香,女,教授(二级),国家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