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0-12-15 浏览量: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职业教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要求,围绕天津经济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的意见》,2006年3 月,联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首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天津全面启动。2010年3 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又签署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协议。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的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天津职业教育从“试验区”到“示范区”,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天津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创设有利于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氛围和环境
      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阐明了当前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主要任务。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以质量为主线,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抓好以下六个“创新”:
      (一)实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思路创新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精神,我市确定走集团化或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先后建立了行业结构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城市郊区结合式、社区联合结合式面向农村网络式等五种形式为主的16个职教集团,职教集团的建立,实现了对传统职教体制的改革,使单一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逐步向多元体制转化。职业教育集团更加密切了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又为行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再上新的台阶,积蓄了强大的后劲。学校主动依靠企业,企业主动帮助学校,两个“主动”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开创了新局面。
      (二)实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
      以制度创新支撑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几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建立产教结合委员会的制度,加大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力度,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制定了职业教育学分制度,在中职学校推行学分制或弹性学习制度,以保证提前取得就业岗位或家庭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制定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实习制度,在政府支持下多种渠道建设实训基地,以保证中职学生在学期间不少于一年的岗位实习;制定了培养“双师型”教师制度,要求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制定了优秀学生保送制度,把专业学习成绩和技能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保送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以保证优秀人才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为把职业教育真正办成“面向人人的教育”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了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全市中职学校面向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转岗工人、社会待业人员等开展了职业培训。我们还建立了技能比赛制度,形成校校有选拔,全市有大赛的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通过大赛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教师是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全市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培养200名高水平、高技能“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2000名骨干教师。引进1000名具有研究生学位的青年教师,先到企业实习一年,然后回学校顶岗教学,市教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中职学校每个骨干专业都配备了“双师型”教师。同时,加强学校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与提高,校长每三年轮训一遍。不断加强和中西部地区的中职校合作,有计划地组织东西部职业学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师互相交流、挂职锻炼、顶岗任教。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上,市教委会同人事部门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考核办法。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技术职务系列的规定,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实施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天津市财政投资3.25亿,分期分批重点建设了50个技术设备先进、专业种类齐全、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其中有部分条件较好的高、中职学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2 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学校实训基地30个(高职16个,中职14个);本专业领域一流水平,具有突出特点的专业实训基地18个(高职11个,中职7 个)。基本满足了重点专业领域学生实训和职工培训的需要,使我市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我市中职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企业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办学实体。为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我们制定了《天津市职业院校校外训基地评审指标》,市教委组成的专家组深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考察、评估,确定了天津市钢管公司等93个企事业单位为首批天津市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紧密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办学的互动机制。增强职业学校的生机和活力,使职业学校更加贴近经济、企业,培养了大批制造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五)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创新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天津和环渤海地区支柱产业和骨干行业等专业领域,我们先后在不同行业,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行业系统的指导下,通过中职学校和对口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共完成了培养中、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50万人的任务。为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市教委确定了计算机技术等1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领域作为本市中职课程改革的先行试验点,每个专业领域由两所中职学校合作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通过这10个专业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本市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和能力,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六)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2007年市教委确定30所中职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我市还有四所国家级试点校,共34 所试点校),2009年在全市推广试点校的经验,要求全市中职学校都要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求学校在培养模式上,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模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学校办在工厂,把车间引进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注重专业学科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转变,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变化调整更新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做中学,做中教”,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我市的做法,曾被教育部领导及职教专家称誉为“工学结合天津模式”。
      二、大力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市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十分活跃,他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新情况、最新变化,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紧贴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中职学校普遍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始终紧盯经济发展的走向,紧跟行业企业(岗位)发展变化的趋势,不断充实新门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目前,中职学校开设128的个专业,专业点521个,相对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0.4:3.4:6.2;工程技术类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基本满足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天津的优势支柱产业,都在中职学校中形成了主体专业。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中职学校为了使学生形成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加强实践教学,也促进了“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很多学生讲“我们拿到毕业证之时,就是领到工作证之日”。企业普遍认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天津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和民办企业的一线工人,有50%以上来自我市的中职学校。一些学校还用“学校办企业”的方式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既满足了专业实习,又生产了合格产品,并能从盈利中提取一部分资金补贴学生生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天津坚持依靠行业办学,形成行业企业是中职学校的强大后盾,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订单式”培养方式,入学的学生就是招录的员工。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各中职学校认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行业引导、岗位群分析的方法建设专业,按照岗位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并及时调整课程,适应了行业与岗位群的新发展、新变化。一些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形成教科研引领的教学研究机制,开展教学应用型课题研究,以任务驱动型、项目驱动型改进教学方法,以岗位实践作业、实习综合报告等形式完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一些学校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将学生在企业的时间分成若干部分,与学校教学活动交替进行,在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导向,按照生产实际要求,调整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教学。
      (四)学习借鉴国内和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经济全球化要求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国际接轨。为此,中职学校主动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积极引进国内企业急需、国际广泛认可的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课程教材体系,构建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法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讲座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技能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
      (五)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德育。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中职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德育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在实践中体验。把学会做人、学会做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职业特点,特别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团队精神教育,使广大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不断增长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和服务社会的光荣。如,民族职专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集体活动,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为学生创造就业环境,每年学校举办大型招聘会,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就业形势,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中职学校十分注重通过加强德育创新教学环境,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和课堂,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和谐校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自我;加强对学生自主成才意识的培养和激发,推动学生奋发努力,全面发展,健康成才。有效的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在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推进改革创新的保障。天津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一直十分关心,全力支持。早在1999年,市委七届五次会议把职业教育作为全市三大教育工程之一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领导亲自抓职业教育,每当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市领导都率领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及时做出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抓职业教育。市领导多次强调: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不断适应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需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抓就业和再就业,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集团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推进改革创新的前提。首先,我们要突破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克服普教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既面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也面对比较特殊的生源结构,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才能走出一条成功发展之路。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是转变人才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是我国人才整体构成的基石。中职学校吸纳的生源在接受职业教育以后,绝大多数要留在本地,从某种角度讲,会直接影响当地公民的整体素质,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就是以人为本,用全新的人才观,让这些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价值,从成功走向成才。可以说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是推进素质教育。
      (三)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是关键环节。职业学校需要与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来保证这一环节的落实。我们感到,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受到家长和社会欢迎。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大大提高。不仅要把中职学校校内基地建好,而且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我市行业企业领导对于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非常支持,他们说,“企业有多大,基地就有多大”,为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提供了方便。
      (四)服务和谐社会,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宗旨。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坚持改革创新,培养的学生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现代的专业知识,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才能在生产一线干得下来,在任务面前冲得上去,这样的人才企业就欢迎。坚持坚持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才能与行业对口,与市场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收入也不低,这样的教育家长就满意。特别是中职学校还对困难学生实行免费就学,对下岗职工实行免费培训,我市每年从中西部及农村地区招收2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这些措施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和职工提供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和做法,从社会稳定和人才成长的不同角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们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以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在认真总结建立“试验区”以来改革创新经验基础上,全力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在改革创新中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