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0-11-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9期
刘  俊,田丽洁,劳文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29)
摘要: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移动终端岗位能力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以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基础,探索“2+1,’、“2+0.5+0.5”等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移运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据此,本文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例,介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一、以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初创之时,根据传统行业岗位,开设了移动终端、基站安装与维护、网规网优等专业方向。但根据调研,截至2009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39亿户,普及率已经达到每百人54.3部。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手机生产和消费基地。全国半数手机企业落户深圳,聚集了中国最密集的手机产业链厂家,手机产能数以亿计。据统计,全球四分之一、全国二分之一的手机产自深圳。深圳完整的手机产业链,包括印刷、物流、装配、设计、开发、销售、售后、包装、代工、元器件供应等,汇集了百万计的就业人群和全世界配套最完整、研发最迅速的手机生产企业。移动终端方向显然成为重要培养方向。
      而基站安装与维护、网规网优等专业方向涉及的岗位,一方面,在深圳特殊的用人环境下,工程、运维企业多数偏重使用本科层次人才,而且人才需求数量远不及移动终端人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服务质量的敏感性,此类企业难以提供一线岗位实习环境,校内也暂时难以建立真实的岗位实习环境,很难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因此,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建议,专业建设委员会批准,确立移动终端方向作为主要的专业建设方向,培养移动终端测试、维修、生产、营销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
      调研表明,从事相关移动终端岗位工作,企业均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移动终端技术能力。移动终端技术能力包括基本理论(应知)与操作技能(应会)两个方面。基本理论方面主要是数字通信技术基础能力、移动通信网络分析能力、移动终端电路结构分析与判断能力。移动终端的主要电路结构,包括射频电路、逻辑电路与接口电路三大部分,要具备电路分析与判断能力,学生应具备高频、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低频等基础知识。
      移动终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包括:能进行电路绘制与识别、能进行电子焊接(包括基本元件、集成电路、排线等)、能操作各类电子测试仪器仪表、能维修常见移动终端故障、能组装移动终端及整机调试。
      因此,学校以移动终端技术能力为核心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表1。该课程体系紧密围绕移动终端岗位能力需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层次递进的特点。每学年的课程安排均对应专业核心能力的获得,每门课程均围绕移动终端岗位能力所需的应知、应会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并以相应等级核心能力的获得作为教学质量的检验手段。这些核心能力标准均来自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在应知课程中,强调围绕应会选取课程内容,并安排对应实训内容,以“够用、适用”为原则。在应会课程中,以移动终端生产流程为主线,根据岗位能力层次递进逻辑,依次开展焊接、测试、维修、组装、顶岗实习等技能训练。在每个学期均安排通信行业企业岗位的实习,以训练学生的岗位素质和扩展岗位能力。建立数据库,包含学生的岗位安排、企业评分标准、岗位职责等内容。每学期在不同岗位实习,实习岗位包括生产、维修、测试、商务、仓管、品牌、市场等,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移动终端岗位的全流程实习,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安排见图1。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
      “课证融通”的本质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均要求考证,其核心思想是“以证促学、以证促教、持证上岗”。涉及的证书主要有Protel应用工程师、移动电话机维修员(中级以上)、程控交换机调试员(中级以上)、单片机设计师以及其他通信行业证书等,其中,核心证书为移动电话机维修员证书。
     “课证融通”课程的开发内容包括: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构建“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课程标准,实现学习内容即为工作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能力的培养;形成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目标指向是移动终端岗位能力;建设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训环境,课程实训逐渐过渡到生产性实习,包括校内外实训实习;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课程学习效果的检验以国家职业资格或行业职业资格的获得为标准;建立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并引入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程教师。
       在以上原则指导下,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着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先后将《移动交换与信令》、《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用电子技术应用》、《移动通信原理及设备》、《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数字通信技术》、《移动电话测试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工学结合课程或精品课程。
      四、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学校成立由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开展教学计划修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企业需求,认真分析工作岗位职责,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和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共同建设包括生产、维修、测试、商务、仓管、品牌、市场等岗位的稳定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移动终端岗位的全流程实习。学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根据培养阶段具体情况,调整实践教学经费、专项生产性实习经费、毕业生培训经费的比例分配,对合作企业进行补偿,减轻企业压力。同时,企业也以真实岗位、职业培训资源回报学校,形成了“感情深厚、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
      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规范标准修订、鉴定考核考评等行业工作,将规范的学校教学管理优势与企业岗位优势结合在一起,共同打造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平台,开展针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企业与学校形成互相依赖、互相尊重的合作氛围。
      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探索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校企共建针对移动终端岗位的系统化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实施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如“2+l”、“2+0.5+0.5”工学结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等。
      “2+1”工学结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中,前两年在学校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参与培养方案设计),第三年由订单企业通过初步考核,获得资格的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交纳一定培训费后(录用为正式员工后退还),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岗前强化培训、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即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在这种培养模式中,需要安排对应的企业课程对第五学期的课程进行学分替换。
       “2+0.5+0.5”工学结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中,前两年在学校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在第三年第一学期初通过岗位理论和技能考核,选拔具备初步企业岗位基本素质的学生组成班级。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应知应会内容提供相应培训模块,积极引进企业课程资源,完善和修改教学计划,制订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第三年采用学校实习基地教学与企业岗位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即第五学期企业结合人才培养培训的模块教学标准,提供师资、岗位培训课程及其他企业资源,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场地;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实习考核结果,由企业和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
      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由于学校现阶段主要引进的是硕士、博士教师,普遍缺乏岗位操作技能及与产品相关的专门知识,因此,学校派专业教师直接下对口企业锻炼岗位素质,为企业提出技术建议,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同时,直接将企业一线能工巧匠聘为实践环节的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训练,并一同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获得岗位高技能。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兼专教师比例超过1:l。
       专业已经形成以企业“名师傅”、学校“名双师”为龙头的,专兼比例合理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有利保障了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
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依托行业办专业,依靠企业强专业,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移动通信技术实训基地2007年成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业基础课程《数字通信技术》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移动电话测试与维修》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l 6号,2006—1 1一l 6.
[2]任爱珍.“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研究,201 0(1):51—52,56.
[3]唐永泽,卢兵,霍雄飞.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L]].中国高等教育,2009(1):47—48.
[4]刘俊.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