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岗课赛证”重构学前实践教学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1-19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9日04版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耕“岗课赛证”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以系统性变革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用脱节”的壁垒,构建起供需匹配、能力导向的学前实践教学新生态,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岗定课”破解“学用两张皮”
学校紧扣一线工作需求,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养“第一线大国工匠”。学校依托《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支撑,跳出“按学科罗列知识点”的传统课程逻辑,从活动设计、卫生保健到家园共育,深度梳理幼儿教师、保育员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其核心能力清单并转化为课程内容。
学校《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课堂上的每一个案例,都与幼儿园的真实工作场景一一对应;《幼儿游戏指导》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指向幼儿行为观察的实际需求。这种“所学即所用”的改革,从源头解决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用脱节”的痛点,让学生毕业就能快速适配岗位。
从“被动训练”到“主动突围”
技能竞赛与职业证书,成为学校推动实践教学升级的“双引擎”。在实训体系中,学校直接吸纳省市级、国家级学前教育技能竞赛项目(如婴幼儿急救、儿歌弹唱、舞蹈创编等内容),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同时将竞赛评分标准转化为实操考核指标,让学生在“模拟赛场”中反复打磨技能。
学校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职业技能鉴定核心要素,如“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重点强化营养配餐、疾病防治等考点,实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证书考核”的无缝衔接。这种“以赛促练、以证促能”的模式,彻底扭转了学生“被动训练”的状态,激发其主动提升专业能力的热情。
模块化搭建“从新手到能手”通道
学校坚持以“基础—综合—实战”的递进式实训路径为核心抓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级阶段,学校聚焦幼儿保育、卫生保健等基础技能,打牢学生的专业功底;在中级阶段,通过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活动策划、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在高级阶段,将学生输送至优质合作幼儿园,在真实岗位中锤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职场适应性。
学校在校内模拟幼儿园教室、感统训练室等平台,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定期举办多项校内技能竞赛,形成“实训—竞赛—提升”的良性循环。这套“阶梯式”实训体系,让“弘扬工匠精神,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真正在课堂落地落实,提升人才教育质效。
聚焦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双提升”
学校聚焦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双提升”,建立教师常态化实践机制。每月组织教师深入合作幼儿园,参与一日活动组织、特色课程开发,通过观察幼儿行为、优化教学策略积累一线经验。同时将最新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融入教学设计,鼓励教师考取高级技师、育婴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行业证书,持续打造懂教学、精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评价改革上,学校彻底打破“唯分数论”,构建起涵盖“岗位实践表现+竞赛成绩+证书获取”的多维度评价框架。依托数据化线上平台,系统记录学生课堂实操、幼儿园实习反馈、竞赛备赛过程等关键成长节点,实时追踪学生的能力发展轨迹,真正实现“教—学—评”闭环。这种动态评价模式既能让学生清晰看到自身优势与不足,也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指导、调整教学计划提供精准数据依据,助力学生对标岗位需求稳步成长。
新生态为学前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打造“岗课赛证”新生态。新生态以政策明确方向,以岗位锚定目标,以赛证驱动成长,校园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训都旨在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目前,从校园走出的学生,既能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实操技能,更具备持续发展的职业潜力——他们正成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力量”。
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岗课赛证”模式释放活力,为更多学前教育从业者搭建成长桥梁,让优质学前教育的种子播撒向更广阔的未来。
(作者:董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