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办学 多元协同 五融五度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0日08版

近年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行业、对接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探索构建“开门办学、多元协同、五融五度”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开门办学”:整合资源,实现“学在天地间”

学校主动对接林业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学会、协会、属地社区,将各方资源转化为思政育人的鲜活素材,形成开放共享的育人格局。学校以绿色科普馆为基础,以“绿色+”为创建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行业思政实践基地”,作为首批场馆上线“百校百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专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绿色科普馆面向社会开放,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研学活动,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与湖北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共建“校外思政实践基地”,将行业榜样、企业案例、地方资源禀赋等引入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和资源支撑。

“多元协同”:凝聚合力,实现“思在行动里”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问题。积极打破校地、校企、校社之间的壁垒,构建起“政府部门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地方合作、社会协同”的行业职业院校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育人组织+多元利益联结+常态动态管理”“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学校在牵头成立的全国森林康养产教联盟暨产教融合共同体、湖北林业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行业产教融合组织和湖北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学会、协会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专家、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担任“思政导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打造“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举办校企联合主题党日、行业发展讲座、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融五度”:精准对接,实现“德润人心处”

学校紧扣行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思政教育与行业、课程、实践、文化、数智深度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准对接。

一是“行业融思政”,拓宽育人广度。学校以“体现办学特点、漫灌滴灌结合、落实知行合一、模块专题打造、多措提档升级”为工作思路,打造思政“金课”——“绿色中国”,学校成为湖北省“新时代中国”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建设4所高职院校之一,是国家教育部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学校。“绿色中国”的在线课程被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课程实践教材《绿色中国——自然教育实践手册》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二是“课程融思政”,拓展育人深度。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引领、专业融合、课课有思政”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内容自然融入专业知识讲授,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服务意识。

三是“实践融思政”,增强育人效度。学校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打造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组织学生深入林场、自然保护区开展实践,感悟林业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依托“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引导学生走进乡村开展生态科普、技术帮扶,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中厚植家国情怀。

四是“文化融思政”,提升育人温度。学校深入挖掘行业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与生态文化底蕴,以“生态育人、文化铸魂”为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创作《情系生态》等反映师生风貌的校园文化作品,举办“花山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和职业使命的认同,营造出兼具行业特色与人文温度的思政育人氛围。

五是“数智融思政”,激发育人活度。学校将数智手段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单向灌输”向“智能互动体验”转变。联合湖北省太子山林场,开发“VR红色林业展馆”,让学生通过虚拟技术直观感受林业前辈的奋斗历程;建立“数智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优质思政资源,实现课程学习、实践打卡、思想交流等功能的线上一体化;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动态,精准推送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吸引力。

未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行业”为使命,不断优化“开门办学、多元协同、五融五度”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程晓琼 石林曌 谢彬彬 秦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