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四轮驱动”探索科普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03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聚焦“机制、课程、实践、资源”四大维度,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四轮驱动”科普新模式,精心打造立体化、常态化、特色化的科普教育矩阵,将高校的科技星火播撒至广大中小学校园、社区及特殊群体,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未来创新人才贡献了坚实的“广科力量”。
机制先行,筑牢科普育人“桥头堡”
学院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将其视为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窗口。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教工第二党支部全国“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红色智匠”先锋实践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等为核心的“党支部—专业团队—师生志愿者”三级联动工作体系。这一体系确保了科普活动有坚强的组织核心、专业的实施团队和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同时,学院通过校地共建,与多地中小学、社区签署合作协议,开展科技设备捐赠、师资交流等活动,为科普工作的可持续、深层次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真正实现了从“零星活动”到“系统工程”的转变。
 
课程赋能,点燃科技奥秘“强引擎”
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学院专注于将高深的科技知识进行“降维”解读与趣味化再造。苏江教授主讲的《机器人的“身体密码”》系列科普讲座已成为品牌活动,通过将机器人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机械结构、动力源生动比喻为“大脑”“眼睛”“手脚”“身体”和“心脏”,以拟人化方式拆解复杂原理,有效打破了前沿科技与青少年之间的认知壁垒。此外,学院研发了一系列标准化、模块化的科普课程,如“魔纸电路”“鲁班锁与3D打印融合实践”“太阳能模型拼接”“AI编程初体验”等。这些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融合与价值的塑造,将中华优秀传统工匠智慧、现代环保理念与家国情怀嵌入其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实践浸润,拓展沉浸体验“新场域”
知识在课堂,更在亲手触摸与亲身体验之间。学院着力构建多元沉浸的科普实践场景。一是“走出去”,开展“科技进校园”常态行,将机器狗、机甲大师等前沿科技展演送至河源、茂名、湛江等地的乡村学校,让乡村学子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二是“请进来”,举办“实验室开放日”,邀请港澳及本地学生走进大学实训基地,在亲手操控无人机、编写机器人程序中完成生动的职业启蒙。三是“融进去”,推动“科普进社区”温情服务,积极参与金湾区社科普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科普汇等活动,通过人机共舞、科技展演等形式服务社区居民及特殊群体,彰显科技的人文关怀。四是“创模式”,创新实施“人机对战闯关”模式探索,设计“人机大战”闯关游园会并展示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机器人,实现科技赋能“五育并举”与智慧农业启蒙的有机融合。
 
资源融通,共绘协同发展“同心圆”
学院秉持开放融合的理念,着力构建“多元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科普发展共同体。通过深化校内跨部门协作,整合机器人学院、计算机学院等优质教学资源,形成科普育人合力;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维度,与深圳优必选科技、珠海格力智能装备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资源,丰富科普内容供给;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广度,与金湾区科协、斗门区教育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多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科普进校园”“科技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矩阵;特别注重帮扶特殊群体,与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台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建立帮扶机制,让科技教育资源惠及更广泛群体。
近两年来,机器人学院的“四轮驱动”科普模式结出丰硕成果,在覆盖面、育人效果与团队成长三个维度均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了一批可量化、可感知、可持续的建设成果:
一是服务范围持续扩大。学院科普足迹从珠海出发,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向乡村下沉、向特殊群体倾斜。目前已走进3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20余场,直接服务青少年突破2万人次,形成“校校有联动、区域全覆盖、活动常态化”的科普生态,将科技的种子广泛播撒。二是育人成效深度显现。在学院团队的精准辅导与持续跟进下,多项赛事成果实现“零的突破”。珠海市斗门区博雅小学首次参与可编程飞行器赛项即荣获市级三等奖;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在数字孪生与机器人集成赛项中接连斩获国家级、省级二等奖。这些成绩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科普教育激发兴趣、塑造信心、赋能成长的生动印证,勾勒出乡村孩子与科技对话、与未来接轨的动人图景。三是团队成长双向赋能。在践行科普使命的同时,师生团队也实现了自我锤炼与能力跃升。志愿者团队成功立项省级课题,《珠海少年派的“AI”探索之旅》获评珠海青年志愿服务重点培育项目;三名骨干教师受聘为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推动大中小学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团队成员在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20余项,构建起“以服务促学习、以实践带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真正实现科普实践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奔赴”。
未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将继续深化“四轮驱动”科普模式,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拓展领域,为构建高质量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持续贡献高职智慧与力量。
(撰稿:徐寒 苏江 通讯员:周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