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构建“两国四方”产教融合共同体 打造中医药职教出海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1-03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3日09版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联合塔吉克斯坦博赫塔尔医学院、广州三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纳里克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塔吉克斯坦班·墨学院(以下简称“班·墨学院”)。学校依托这一跨国协同实践,创新构建“两国四方”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中文+中医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填补了塔吉克斯坦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空白,为中亚地区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生动典范。
战略引领与现实需求“双向奔赴”
班·墨学院的设立,源于国家战略的引领与塔吉克斯坦现实的迫切需求。202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标准与资源国际化建设,山东省同步启动海外“班·墨学院”计划。与此同时,中亚地区在“健康丝绸之路”框架下对中医药服务与技术的需求日益凸显。班·墨学院的成立,是一次“双向奔赴”,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可持续的本土化人力资源开发。
创新构建“两国四方”机制
班·墨学院突破传统校企合作局限,创新构建“两国四方”协同机制。其中“四方”包括,泰山护理职业学院作为教学标准与师资输出方,博赫塔尔医学院作为临床实训与认证支持方,广州三得医疗作为技术设备与就业对接方,纳里克国际教育公司为数字化平台与资源本地化支持方。该机制通过四方理事会实行统筹管理,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制,企业享有“一票否决权”,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此外,项目还建立起政治、文化、运营三类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驻塔使馆联络、跨文化手册、三级预警机制等,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三螺旋”育人模型
在人才培养方面,班·墨学院构建了“语言—技能—文化”三螺旋模型,开发“三阶九维”能力标准,涵盖医疗汉语、中医理论、智能设备操作、跨文化沟通等多个方面,突出培养学生“中文+中医药技能”的复合型能力。
班·墨学院课程设置以项目为导向,融合基础理论、虚拟实训、临床实习与社区服务四模块;同时高度重视资源本土化开发,教材引入塔吉克斯坦史诗《鲁达基》故事讲解中医经络,开发结合当地节气习俗的“养生包”,有效促进文化融合与知识再生。学生先通过VR模拟掌握经络辨识,在校内实训中心掌握技术,再进入附属医院和社区健康驿站开展实践,在双语环境中操作电磁疗设备,实现从模拟到真实、从学院到社会的无缝衔接,最终独立设计康复方案并通过临床认证。首期50名学员全部通过塔吉克斯坦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本土教师培训覆盖率达100%。
持续强化文化融通与区域辐射
班·墨学院建设遵循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原则,不仅深入开展双文化浸润工程,还拓展延伸了社会服务网络。设立“丝路中医文化角”,展示100种中药标本和塔语译本,促进中医文化传播;改编《鲁达基》为针灸歌诀,促进文化融合;开展“中医惠民义诊周”,年服务量超300人次。三级健康服务网络已辐射至社区家庭,慢性病管理签约率提高25%,真正把中医药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班·墨学院以“标准先行、数字破壁、文化双融”为核心理念,破解了“校热企冷”、跨境资源不对称、单向文化输出等国际办学难题,形成了“以教带医、以医促贸、以贸哺教”的可持续发展闭环。学院被授予塔吉克斯坦技术技能发展基地、塔吉克斯坦留学基地培育院校、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专业国际标准化建设研究院,项目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出海十大案例”。2025年,学院在EducationPlus国际职教大会作经验分享,成为全球46所院校共建的“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合作共同体核心成员单位,进一步强化了“中文+职业技能”融合教育领域的引领地位。
下一步,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将积极带动班·墨学院开发EQF5级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标准,建设“智慧云诊室”,并将“健康驿站”模式拓展至塔吉克斯坦的三大城市,持续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山东方案。
(作者:荆丽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