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赋能“三主体三场景四层次” 构建成长型思维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5-10-15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5年10月15日07版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型社会的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承担着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七十年工业底蕴的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始终坚持“德技并修”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成长型思维”培养体系,实现了学生、教师、辅导员“三主体”共同成长,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工职院方案”。
战略引领:从“用工荒”到“人才强”的时代命题
学校依托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等重大项目,逐步将传统的问题导向心理咨询转变为发展导向的积极心理培育,构建了“三主体三场景四层次”的成长型思维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体系构建:“三主体三场景四层次”的整体设计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成长型思维培养体系,以学生、教师、辅导员为共同发展的“三主体”,以校园、课堂、实习为协同育人的“三场景”,以认知唤醒、情绪控制、专注训练、优势发现为循序渐进的“四层次”,形成了相互支撑、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
全员参与的三主体协同机制。学校以辅导员、教师、学生为核心,构建积极教育体系,首创“种子培育—辐射培训—全域覆盖”路径,首批59名“种子师资”赴清华大学接受认证培训,返岗培训500名教师和辅导员,并依托一二三课堂系统培养1500名学生骨干,形成千人级积极心理推广队伍。成立西部首家职业院校积极心理教育研究中心、成都中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联盟,建设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出台《“一生一乐两品格”积极教育工作方案》,编制6大类24种积极学习心理标准。强化平台支撑,设教学、研究、发展与服务平台,实施第二课堂工程,制定学分置换办法,依托“青蓝工程”“成都工匠人才培养计划”“关爱奖学金”,促进学校、政府、社会联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积极育人体系。
全方位渗透的三场景育人环境。学院以校园、课堂、实习协同育人为抓手,推动成长型思维落地见效。校园场景将天府特质、工匠精神、专业内涵与校史底蕴融入景观与建筑,依托国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教育部名师工作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环境与心理融合育人。课堂场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积极心理与幸福素养”“职业素养+工业精神”为两翼,推行“积极学法+项目制+微任务”教学改革,构建“情绪稳定度、过程专注度、团队合作度、创新探索度、自我满意度”课堂评价体系。实习场景依托“教育部精密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合作育人平台,与“中国铁路”“成都地铁”“领克汽车”开展订单培养,共建“新华三芯云产业学院”“国星宇航空天产业学院”,打造华西医疗机器人“小试”“中试”基地及“工智时代”省级众创空间等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心理品质。
循序渐进的四层次培养路径。在解决方案的多样工具方面,学院围绕感恩、情绪控制、专注力与优势发现四大目标,设计了多元化、可操作的育人载体。感恩教育通过“21天三件好事打卡”、感恩主题川剧创作、“致挚友一封信”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中体会温暖与责任;情绪控制借助讲堂、定向越野竞赛选修课和“正念呼吸”启动法、“情绪红绿灯”暂停法、“认知重评”换框法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与疏导;专注体验和专注力训练依托川剧、陶艺、蜀绣等非遗工坊,建设茶艺、墨韵等通识美育社团以及英语故事、经典诵读等跨学科社团,通过开展“千人跑跑团”“百人正念团”及职业体验等大型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沉浸中提升注意力与审美素养;优势发现则通过建立“高职生—本硕博生”朋辈互助制,举办“一生多一技”“我的‘巅峰’时刻”成就展示等活动,激发潜能与自信。这一递进式培养体系,将心理成长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效显著:成长型思维培育的丰硕成果
经过多年实践,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成长型思维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动力、情绪调节能力、专注力和职业信心显著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职业幸福感增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辅导员的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形成了感恩、专注、创新、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三主体三场景四层次”的成长型思维培养体系,不仅破解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动力不足与发展迷茫问题,更在学生、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不断创新育人模式,让成长型思维成为每一位成工职院人的精神底色,为建设技能型社会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信息来源: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