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双高”校长领导力矩阵
发布时间:2025-08-26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8月26日05版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走过“立起来”的历史时期,正向“强起来”阶段迈进。“双高计划”作为“强起来”阶段最重要的职业教育建设项目,必须直面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和大国外交三大时代主体问题,承担战略支撑、范式创新和引领世界的三大历史使命。
所谓战略支撑使命,就是要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培养高地;所谓范式创新使命,就是要突破职业教育原有建设范式的路径依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示范样本;所谓引领世界使命,就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模式,输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双高”学校要在担当三大使命的历史洪流中谋划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双高”校长要立足三大历史使命的需求来重新构建“双高”校长“人设”。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基层改革实践的引领者,在三大历史使命中,“双高”校长应承担“五大功能”。一是政策的执行者。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校长首先必须是政策的执行者,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意图。二是中国职教模式的探索者。中国特色职教模式的形成,需要政校行企研等多方共同探索,但是最终要在基层的实践中出真知。三是职校发展的领舞者。当前中国职教正处在转型期、变革期,需要标杆和示范。四是校企合作的操盘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国职教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得企业者,得天下”,一位不善于与企业合作的校长绝不是合格的校长。五是职教“走出去”的拓荒者。职教“走出去”,学校是主体,仍有大量空间和领域需要拓展,“双高”校长要走在前面、冲在前头。
对应“五大功能”,“双高”校长要具备“五家”特质。
一是政治家的素质。作为“双高”校长,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高”校长要有政治判断力,善于明辨是非、判断孰轻孰重;要有政治领悟力,善于站位三大时代使命看问题、谋发展;要有政治执行力,不是被动执行政策,要善于创新性贯彻,把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转化为千姿百态、可感可触的创新实践。
二是教育家的精神。教育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改变,教师是一项高度创造性、情感性和专业性的职业。仅靠法理职权和强制权力是无法管理好一所学校的,“双高”校长属于魅力型领导,首先必须是“真教师”,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其次必须是“真教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再次必须是“真楷模”,具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引领力,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心灵感召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行为表率力。
三是企业家的嗅觉。职业教育要引领企业,关键是“领头人”要懂产业。首先要懂产业政策,懂政策才能明方向,调整专业发展布局和资源投入重点;其次要懂市场,敏锐捕捉市场动态,摸清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再次要懂技术,掌握技术、工艺、业态变革新趋势,提前布局发展新领域;最后还要有企业家的灵巧与变通,突破现有机制束缚,推动校企资源相互转化,构建校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网”,破解产教融而不合难题。
四是社会活动家的资源。总体而言,当前职业教育还属于资源紧缺型教育,其生存高度依赖多元利益协调和多方资源注入。“双高”校长要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搞突破,对上能争资金争项目,对外能协调复杂关系和整合复杂资源,对内能调停价值冲突和处置突发危机;在行业内能独当一面形成话语权,在行业外能积极对话形成影响力。
五是外交家的视野。当前职教“走出去”已成为教育“走出去”的先锋力量,这要求“双高”校长实现三个身份的转变:从“校园守门人”转变为全球职教生态的构建者,从基层职教的耕耘者转变为中国职教的代言人,从学校管理者转变为价值观输出的文化使者。
以政治定力把握方向,以教育本真深化改革,以企业家精神链接产业,以社会活动整合资源,以外交智慧拓展空间,这是新时代“双高”校长领导力矩阵的构建,本质是在回应“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命题,最终形成“校长特质—学校变革—支撑产业—服务强国”的正向循环生态系统。
(作者:陈桂林,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刘鹏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副教授)